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清一朝,皖北行政区划调整分直隶州与府的调整、裁并与析增州县、佐贰官的移驻外署几种情况。雍正时,针对皖北凤阳一府辖域过大、人口众多和距统治中心遥远而难以进行有效行政等因,析凤阳府而设泗州直隶州和颍州府,并又以周围至广、民风刁顽和命案多发而分寿州增设凤台县;乾隆时期,由于水灾毁城等因,又分别并临淮县归凤阳、裁虹县入泗州,迁泗州于虹城;同治年间,鉴于淮北壤阔民悍和捻军之乱等情,作为善后举措,清廷分蒙城等4州县设涡阳。同时,为加强控制,在区划不变的情况下,清廷又将各级佐贰官移驻外派。  相似文献   

2.
漓江沙洲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交互影响的结果。明清以降,外来人口不断进入漓江上游地区从事农业垦殖活动。垦殖活动在改造了上游山区自然环境的同时,其产生的泥沙在雨水作用下进入漓江,促进了桂林段漓江沙洲的发育,并改变了桂林段漓江河床的面貌。岸上居民也开始由岸上洲,这是漓江流域人地关系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3.
申浚 《考古与文物》2016,(6):110-117
龙泉窑瓷器是销往非洲的大宗商品之一。主要发现于靠近红海的北非和临近印度洋的东非,尤其是中世纪贸易港口城市及其距离不远的内陆城市的宫殿、清真寺、贵族邸宅和柱墓以及城市废弃物等。发现元代龙泉窑瓷器的数量和器类大大超过明代,以碗、盘、罐为最多。其用途除了饮食器之外,还用于宫殿、贵族邸宅、清真寺、柱墓等建筑表面的装饰或室内陈设。根据考古发掘,在非洲出土龙泉窑瓷器的年代为北宋至明代中期,元至明代早期的龙泉青瓷占出土中国外销瓷器数量的首位。明代随着青花瓷的发展,龙泉窑瓷器逐渐被江西景德镇和福建等南方窑场生产的青花瓷所取代,明中期以后基本不见。  相似文献   

4.
试论皖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冀和皖北地区主要指安徽淮河以北地区,本文并包括了江淮之间北部的淮河南岸地区。该区位于淮河中游地区,西与河南临界,西北与鲁西南相交,东北与苏北地区为临,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临界处,“在中国东部地区原始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除长江干流外,江汉平原自古存在众多的支流及湖泊,它们的演变对干流的影响很大.本文立足于方志资料,以江陵县为例对宋元明清时期荆北平原的水系变迁进行探讨.宋元明清时期,荆北平原各县的江、河、湖三者的关系变化纷繁,这种演变既受到自然因素如来水、来沙、河道摆动等变化的影响,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与荆南平原不同的是,荆北平原的水系演变还直接受到了汉水分流的影响.荆北平原的水系尤以明清以来的变化为著,而且该变化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6.
李佳 《史学集刊》2022,(6):53-61
元明易代后,元代实行的儒户制度与生员制度皆得以延续,但前者已经失去了圈定优免对象的功能,后者在明初扩大发展,成为基层儒士获得优免权的主要渠道。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是因为蒙元时期将儒学视为一种宗教文化,明代则将儒学提升为官方独尊的政治文化,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流动模式。明代调整基层儒士管理制度,刺激生成了一个新兴的,且具有较大开放性的儒士特权阶层,从而使14世纪以降的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文化变迁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的一种客观存在,文化大概是所有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复杂最有争议而且也是最令人困惑的概念之一.关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在前苏格拉底时期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近一二百年来,有关文化的研究已经形成一门“文化学”.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蒌伯与克拉克洪在《文化——有关概念和定义的回顾》一书里,考察了以往人类学家  相似文献   

8.
以皖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进行了梳理,发现在劳动报酬、工作环境、福利权益、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不足,分析了原因: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不足、道德失范、思想陈旧、人力资本投入欠缺、法律不完善,并从四个角度提出了对策,即农民工自身应加强学习,端正态度、政府应加快改革步伐,发挥政府职能、传媒应发挥双向沟通和监督作用、企业应承担责任,以期为皖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提供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9.
相对而言,目前学界对于中国古代货币史的研究实较为薄弱,不仅不少领域无人问津,而且跨越朝代并有深度的论著十分稀缺。实际上,中国货币史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既存在着如货币史学者彭信威所论的较为稳定的一面,即小额铜钱作为中国货币史的底色,  相似文献   

10.
潮州双忠信仰始于南宋咸淳年间,至明末,潮州双忠祭祀点已知的有13处,其设立时间大多在明代中前期。至雍正末年,本区双忠祭祀点可考的有29处。至清末,双忠祭祀点有69处,双忠庙约50座。潮阳县始终是双忠信仰的中心区域,祭祀点沿着该县的主要河流练江扩散,且分布密集。  相似文献   

11.
张光华 《沧桑》2011,(6):30-32
清政府平定捻军以后,拨阜阳、亳州、宿州、蒙城之地设立涡阳县。清朝后期和民国初年,当地税则混乱,人民困苦不堪。百姓负担大体包括正赋、正赋附加和杂税三部分。在征收时,作为基本依据的土地、人口无准确数字,税率变化频繁,且具有明显的掠夺性。  相似文献   

12.
1931年淮河流域水灾及其影响研究——以皖北地区为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业新 《安徽史学》2007,4(2):117-128
1931年水灾是淮河流域百年罕见的洪涝灾害.此次水灾之兴,与连续的大强度、大范围的降水和残破的水利设施有关.水灾发生时,水利工程被毁,大片的土地被淹,房屋倒塌,人口死亡甚巨;水灾发生后,由于皖北地区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脆弱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国民政府的救济不力,灾区出现了土地荒芜、粮食短缺、物价飞涨、灾民无以聊生而四处流徙、疾疠和匪患猖獗等严重社会后果,极大地掣肘了皖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汉初以前,今嘉陵江上游诸水本是古汉水的上游,由于河道壅塞,在今陕西略阳以上形成河道型的山间湖泊天池大泽。公元前186年的武都道大地震,震中约在今陕西略阳、宁强一带,造成今陕西宁强汉王山一带山体发生巨大滑坡。山体滑坡阻断古汉水,并在古汉水上游形成规模极为巨大的堰塞湖。至前161年,堰塞湖水南向溢流而夺古潜水河道下泄,又在龙门山以北的阳平关谷地形成新的大泽。随着堰塞湖、天池大泽和龙门山以北大泽的相继消失,到约8世纪,嘉陵江袭夺古汉水上游的历史过程完成。古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不是由于河流的溯源侵蚀,而是大地震导致河道堵塞后堰塞湖水发生溢流侵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李强 《安徽史学》2016,(4):133-139
临淮关凭借传统交通与商业中心的地位,成为津浦铁路淮河大桥桥址的首选之地,但由于该处地势低洼,不易建桥,桥址最终选定在蚌埠。蚌埠得津浦铁路和淮河水运之利,迅速崛起,成为皖北地区新的交通与商业中心,而临淮关则渐趋衰落,最终成为淮河岸边一个普通小城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桥址变更,引起交通区位优势的转换,蚌埠的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铁路与淮河水运在蚌埠的有机结合以及政治因素的助推。  相似文献   

15.
明初江南地区的市镇都要标明位于何“都”何“区”,目的是表明每个市镇像乡村一样都要履行纳粮当差的职责。自明中叶以降,以“市镇”为单位的区划观念逐渐流行,但更多的是借助巡检司等县级以下行政组织的管辖区界定其范围。清中叶以后,以市镇公共事业为中心的地方行政运作,相应取得与一向凌驾其上的赋役佥派机构同样的地位,但直至清末民初乡镇自治期间,才逐渐产生出今天所理解的“镇管村”的机制。20世纪初江南地区围绕“市镇”标准问题所产生出的诸多争端,其实是各种基层区划在较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郑宁 《安徽史学》2022,(3):160-168
明代皖北地区的地方政治呈现出以官府为主导的单轨特点,表面的稳定下蕴藏着变乱的隐患。明末战乱重创了官府权威,引发了空前的社会混乱,朝廷派遣官军进驻皖北,并在军事力量的支持下建立了战时统治秩序。依靠官军的保护,皖北州县有限地恢复了社会统治,但也因为供给军需、兵民冲突等问题,出现了新的社会危机。甲申之变后,弘光朝廷无法控制四镇军阀,皖北爆发兵乱,致使战时秩序崩塌、地方统治瓦解,民心士气亦由此尽丧。清军顺利占领皖北地区以后,凭借强大的国家机器重建了由官府权威主导的社会统治秩序,以相似的路径终结了明末以来的乱局,获得了民心的顺服。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皖北地区健讼风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业新 《安徽史学》2008,4(3):101-110
明清时期,皖北地区水旱灾害频发.连年的灾荒,加之诸如经济、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助推,健讼之风在明清时期的皖北各地普遍兴起.在是风乃俗的支配下,皖北民间习于诉讼,以健讼为武.其争讼主要围绕经济利益而展开,或为争夺田土,或因避水害,或出于讹诈财物;讼争的性质不是出于维护自身的正当权利,而是为了侵蚀或牺牲对方的利益,以貌似合法的手段达到非法的目的.此类健讼对明清以来皖北地区社会风习的负向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对于近古以来民间的健讼行为和习俗,我们绝对不能一概予以积极的评价,而应从诉讼双方的具体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一社会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8.
草地贪夜蛾作为危害较大的害虫之一,2019年迁徙至皖北地区,对当地玉米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为了对其进行高效的防控,本文结合这一害虫的危害状况,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包括借助多元化的防治手段、积极运用新型的防控技术,并要对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此降低害虫的影响,为广大玉米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重庆至湖北宜昌段川江水系的分布与变迁对长江上游航运、沿岸聚落环境等社会经济均有一定的影响,也是现今三峡库区建设需要认真考察的课题。文章着重对该区域内主要水系的历史名称、河道变化进行考证与辨识,并相应地分析部分河流在航运、灾害方面发生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