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2年4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进行浊漳河流域早期文化考古调查活动中,对屯留水泉遗址两处灰坑进行了清理,出土了丰富的仰韶-龙山文化时期遗物。  相似文献   

2.
唐崖土司城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成丰县尖山乡,主要遗存年代为明代中后期至清初(17世纪~18世纪初),占地规模约80公顷,为土家族唐崖覃氏土司治所。唐崖土司历史上大多为长官司、安抚司等,属等级较低的土司,管辖周围约600平方公里的领地。其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东侧武陵山区,属长江上游支流乌江流域。土司城址包括城址,墓葬及外围设施。城址是遗址的主体,位于遗址东部临河较为平缓的区域。城址西部的山林中及城址周边,分布着墓葬、外围设施等遗存。现城址既符合土家族一般聚落选址的生产生活条件,又能满足土司城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功能要求,在辖域内条件最为优越,因此作为唐崖土司的司治所在,数百年延续使用。  相似文献   

3.
辽祖陵的选址并不追求为汉唐帝陵所重的"高敞""孤耸"之势,而是将陵墓置于山谷之中。这是由其特殊的营建理念决定的。契丹人相信,萨满可以死而复生,因此辽祖陵依山谷之势,借渤海山城的建筑手法,营造出具有很强封闭性的山城式陵园,用以象征母腹,期盼辽太祖能够死而复生。这种"魂归母腹"的营建理念是契丹人原始的生殖崇拜习俗和萨满教特殊的死亡观念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是祖陵选择山城式陵园的直接原因,也是辽陵精神内核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山西晋城拴驴泉石门铭于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一直以来未能得到较为充分的认识,山西大学赵瑞民、赵杰先生对铭刻进行科学勘查及考释以后,引发了学术界的重视,多名研究者对铭文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但是铭文中的一些问题仍未能完全廓清。拴驴泉一名虽暂未发现于史料,但《晋书》后燕与西燕之战中所提及"深涧"或即指此。另外,作者对汉魏时期栈道修治管理、郎官制度、"下曲阳"地望、"碥"字释义等方面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公元670年至702年,唐顺陵的营建过程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太原王妃墓、顺义陵和顺陵,其石雕组合也明显分为三个时期。顺陵陵园的平面布局从内向外形成了三重布局:位于中心的封土、以陵墙象征的内城以及由四门石狮象征的外城。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克东县宝泉镇一农民,1999年发现一枚貌似羊距骨(东北人称嘎拉哈)的小铜饼,卖给了一个游走乡间的首饰工人。后来,此物辗转到了金光龙同志的手中。金光龙酷爱古钱币,他仔细辨识铭文,查阅资料,并与同好切磋,认为小铜饼上面的四个字应读作:万贴货泉。  相似文献   

7.
万荣稷王庙大殿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太赵村内,是已知仅存的北宋时期庑殿顶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本文以万荣稷王庙现状测绘、考古勘探及对太赵村村民的访谈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稷王庙大殿相关研究成果,探求万荣稷王庙格局的历史演变历程,复原出稷王庙自宋、金、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各个重要阶段寺庙历史格局图。  相似文献   

8.
万泉者,旧万泉县也。解放后万泉、荣河两县合并,称万荣县,万泉遂专指旧城关一带,即万泉乡,旧县治亦可称万泉村矣。按《通志》:后魏(北魏)道武天锡元年(公元404年),赫连勃勃东侵河外,里人薛通率族人千人筑堡自固,周围五里十三步,因名薛通城。唐高祖李渊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因之创为县治,历代沿之无改。1951  相似文献   

9.
西汉帝陵的位置排列有必然和偶然因素。必然是因为西汉帝陵选址继承于传统墓地选择习俗,受制于风水思想的影响和政权稳固的需要;偶然是指皇帝本人的情感因素所起的的作用。西汉帝陵的分布是把历史传统、思想意识、地理形势、政治需要和帝王个人好恶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山西的旧方志是山西省重要的历史化遗产,是研究山西政治、经济、军事、化必不可少的珍贵资料。回顾本届修志工作,无论新方志有多少创新和发展,都不是凭空从天而降的,而是旧方志的继承和发展。而如同旧方志编纂理论始终处在不断发展中一样,新方志理论仍然是在继承传统优秀方志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真搞好旧志整理工作,不仅可以为摸清地情,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化建设服务,而且可以为编纂新方志创造良好条件。山西在历史上,就有翻刻旧志的传统,但大规模的整理旧志却是在本届修志工作开展之后兴起的,所取得的成果超过了明、清和民国的总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山西旧志编纂源远流长,从明代至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至“化大革命”时期、从改革开放以来这三个历史阶段旧志整理工作延续不断,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至2002年底,山西全省整理刊印旧志达122种,超过了历朝历代整理刊印IE/志的总和。旧志整理的形式,采取了或点校、翻译、重印或方志辑佚,或编辑旧志资料汇编或编制旧志书目、索引等方式,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发源于印度的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中国故有的文化艺术碰撞、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并产生了众多的佛教石窟寺,麦积山石窟是其中著名的石窟之一,它在丝绸之路佛教文化艺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丝绸之路开通、印度佛教经像的传入及中国造像艺术、麦积山石窟佛教传入与历代营建、丝绸之路与麦积山石窟营造相关的几个重要人物等进行了论述,侧重丝绸之路佛教文化艺术传播弘扬与麦积山石窟开创和历代营建。  相似文献   

13.
旅游度假区开发的选址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家明  季任钧 《人文地理》2001,16(5):49-52,71
本文在综述国外关于旅游度假区选址的三种观点后,评价了各种观点的优点以及不足的地方,综合上述三种观点的优点以及结合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旅游度假区选址方面的研究,明确提出旅游度假区的选址要从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两个方面入手,指出旅游度假区的选址具有三种类型:资源型、客源型和资源-客源型,对每一种类型的选址给予了应重点强调的地方,并以国内外有关旅游度假区选址的实践验证了上述的选址观点。  相似文献   

14.
《文博》2014,(6)
本文对西汉陵邑的设置、营建时间、城郭、选址等与营建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陵邑与陵园的关系,认为陵邑附属于陵园,其营建诸多方面皆由陵园所决定。同时对陵邑的地位、规划、移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汉文帝霸陵放弃渭北祖陵区,选址白鹿原的原因不是因为受到"昭穆制度"限制被迫别葬,而是为了解决其母薄太后的丧葬礼仪问题,并兼顾扼守交通要道、防御东方诸侯的政治需要;同时,文帝的个人情感因素也影响到霸陵的选址.  相似文献   

16.
刘安荣 《沧桑》2011,(2):17-20
明末天主教传入山西时,山西地方官支持、帮助传教士在境内传教;清初山西地方官对天主教的政策与朝廷保持一致,但在禁教时期没有积极禁教,教禁解除后仍视之为邪教,抑制它的发展;1901年后,不得不实行护教政策;民国时期阎锡山支持教会在境内发展。  相似文献   

17.
鸿宇 《神州民俗》2006,(12):54-54
阳宅与阴宅是风水先生惯常所用的两个术语。 他们认为,生为阳,死为阴,故生所居为阳宅。根据堪舆学说,阳宅需要有生气,家庭才有旺相。因此需要纳气。一方面吸收地下生气,另一方面从宅门召气。于是就得选好地址和房门朝向。按照五行观点,气有生克,方向也有生克,只要避免克方,阳宅就可得到吉祥。[编按]  相似文献   

18.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溘然长逝。中央决定保留毛泽东遗体并建立纪念堂后,纪念堂如何设计、选址何处,便成了反复研究的问题。纪念堂最终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与正阳门之间,正门朝北,打破了我国一般建筑物坐北朝南的习惯。文章作者通过采访纪念堂设计者,向人们披露了毛主席纪念堂设计、选址的经过。  相似文献   

19.
在讨论隋代法门寺历史地位时,有许多学者在其论文(著)中,总是要提及凤泉寺的。两寺同处扶风境内,毗邻30华里,两寺在隋代的历史地位确有不同,反映出这段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文化风貌大相径庭。一、法门寺与凤泉寺地望分辨千年古刹法门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其特殊地位,因寺内真身宝塔中瘗藏释迦佛祖真身舍利而成为皇家御用道场。唐代帝王六次迎佛骨于此寺,千百年来,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学者们,当涉及封建帝王与佛教关系时,法门寺是首先要提到的。但是,近现代有许多学者,却把与法门寺毗邻的凤泉寺混二为一,把两个不同时期创立的寺院  相似文献   

20.
正一赵朴初与山西的关系,追根溯源,可以追到其六世祖赵文楷。赵文楷是安徽太湖景宁乡人,清嘉庆元年(1796年)状元。赵文楷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后曾任嘉庆三年顺天乡试和四年会试两任同考官,其历史上较有影响的事件,是嘉庆五年出使琉球。在琉球期间,赵文楷"廉洁之声,著于海外"。嘉庆九年,赵文楷出任山西雁平道,嘉庆十三年卒于任上,终年48岁。山西也因此成为这位赵氏先祖的最后驻足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