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西庄与钱竹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有三部史学名著,一是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一是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一是赵翼的《廿二史剳记》,三书的作者都是江苏人。就学问论,王、钱是一个路子,赵又是一个路子。本文只就王、钱二人的史学作比较研究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不能通体展述援庵先生的史学遗产,而仅为个人学习先生著作过程中对其治学路数的点滴体会。首先,先生的研治史学的基础建立于目录之学。所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先生治目录学的特点。他早岁读《书目答问》,就悟到:读书之前必知其书(文本或文),而且必知其人(作者或献);至于如何知其人(前代作者),则又必须先论其世。这样,文本就不再是可以任意截取的一堆故纸,而是有其历史生存理由的史源学有机结构的。所以,先生学术基础之深厚,不在于材料的简单积累,而在于既博且精。进而,先生由《廿二史劄记》入手研治史学,从中了解中国历史之大体,又注意其中提出的种种历史问题,建立起一种对中国通史的总体性把握,这又是由博开始;先生还从《廿二史劄记》中看到其自身的许多错误与问题,从而把此书既作为治中国史的上马石,又把它当作为由博返约的磨刀石。先生一生学术成果繁富,研究之面甚广,几乎手到之处皆能游刃有余,从未落入某种跳不出的陷阱。可是,先生又极其谦逊。为什么?他为我们这些后学昭示了一条重要道理,一个真正追求真理的学者,永远会自知不足,因此会真正地永保谦虚。  相似文献   

3.
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又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1750年中秀才,1754年中举人,选用内阁中书,入直军机。1761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出知广西镇安府,又调广州知府,擢贵州贵西兵备道。1772年被劾降级,遂以奉母为名,辞官居家。此后四十多年一直在家专心读书,考证经史百家,不复出仕。卒年八十八。赵翼少有文名,以捷悟著称。著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瓯北诗集》、《皇朝武功纪盛》、《瓯北诗抄》、《瓯北诗话》、《瓯北文集》等。他的《廿二史札记》,同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同为清乾隆嘉庆时期的史学名著,而治学的路子又不全同。现就《札记》的治史方法、史学思想及其在史学上的贡献。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尚有一事须予明辨。《旧唐书》将薛怀义列入《外戚传》,趟翼《廿二史劄记·新书改编各传》指责“固属非类”,其实大有讲究。《旧传》载:“则天将革命,诛杀宗属诸王,惟千金公主以巧媚善进奉独存,抗疏请以则天为母,因得曲加恩宠。  相似文献   

5.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以下简称《商催》)是十八世纪中国史坛上出现的一部巨著。王鸣盛号西庄,清江苏嘉定人,乾嘉学派的著名学者,《商榷》是他历时二十多年写成的力作,为其一生治史的结晶。《商榷》与钱大听的《廿二史考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齐名,但长期以来,对三家之书的研究,以赵书为最盛,钱书次之,而对王书的专题探研,最为寥寥。这不能说不是一种缺憾。本文不是对王氏史学的全面评价,只是试图对《商榷》的内容结构和著述体制作一个整体的分析,并由此对王氏史学的若干重要特色,提出一些看法。不当之处,尚祈指教。  相似文献   

6.
《史学史研究》杂志情况简介《史学史研究》创刊于1961年6月,其前身是《中国史学史资料》、《史学史资料》。1981年,改名《史学及研究》,公开发行。到目前为止,已出版78期。《史学史研究》是一本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和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开...  相似文献   

7.
在1961年《史学史研究》①创刊以前,由于史学史尚未形成为一门普遍的学科②,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并没有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白寿彝先生创办《史学史研究》的最初目的,便是"主要用于辅助史学史的教学和史学史教材的编写"(《这三十年》,《史学史研究》1991年第4期)。在《史学  相似文献   

8.
由吴泽先生主编,袁英光、桂遵义先生合著的《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下册),前不久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国内史学史研究取得的一项开创性成果。自本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何炳松等人倡导对中国史学史展开专门研究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这门学科日具规模和体系化。近十年来,国内的史学史研究更趋活跃,成绩斐然,出版的专著已不下十余种,如白寿彝先生的多卷本《中国史学史》(第一卷)、尹达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仓修良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刘节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稿》和朱杰勤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等。不过,这些著作,除尹达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对近代史学有较扼要的叙述外,其余的均为古代史学史。这就使中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在赵翼《廿二史札记》的基础上,娴熟运用比较研究法,从纵、横的角度研究历史,这对于创立新史学和中国近代学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存在不科学、不完善等不足,但梁启超对比较研究法所做的一切努力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史学史研究》创刊五十周年,缅怀白寿彝先生创办《史学史研究》的业绩,学习白寿彝先生的办刊思想,总结过去,开辟未来,本期特辟专栏,发表下面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在总结白先生办刊思想的基础上,所论各有侧重。易宁教授重点对历史理论、外国史学等栏目的编辑提出了看法,指出要在国际学术的视野下,研究学术前沿的动态和热点问题,通过对传统学术的扬弃,实现学术创新,表现出中国学者的研究特色。汪高鑫教授从重视理论探讨、加强综合研究、倡导优良学风三个方面,谈到白先生对《史学史研究》工作的指导,认为这几点对开创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局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周文玖教授从史学史学科发展历程的视角,论述《史学史研究》对史学史学科建设做出的贡献,并对《史学史研究》的特色进行总结。《史学史研究》是广大史学工作者,特别是史学理论、史学史研究者的共同的家园。把《史学史研究》办得更好,是对前辈学者开辟这个家园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1.
史学精粹     
《史学史研究》2012,(2):127-128
戴晋新:《班固的史学史论述与史学史意识》(《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1期)史学史的研究近年来已从文本与思想的讨论深掘到意识层面的探索,历史意识、史学意识乃至史学史意识都成为探讨的课题。对完成重要著作的史家而言,作品即思想的表现,常蕴含了他的史学史意识在其中,研究者经由史学史意识的分析,往往更能了解  相似文献   

12.
发表在《中国藏学》1998年第三期上孙林和张月芬的文章,是他们正在进行的藏族史学史研究的一个专题。史学史体系一般包括分类体系和写作体系。藏族传统史学的分类体系可以概括为三大类:1、教法史,2、王统史、3、个人传记。藏族史学的这种分类原则应当说在吐蕃时期就已出现,到公元14世纪时候则已成为所有史学家遵循的标准。14世纪是藏族史学成熟的时期这一阶段,史学著作已具有较完整的系统性并有着共同遵循的写作规范;史学家的观念也有了一定的"人文"倾向,这个时期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著作,如《布敦教法史》、《红史》、《…  相似文献   

13.
1991年7月3日,《史学史研究》编辑部邀请在京的部分史学史研究者,召开了《史学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主持。他向到会的、及关心《史学史研究》杂志的同志们表示了诚挚的谢意。会上《史学史研究》主编白寿彝先生回顾了刊物走过的历程 (全文另发)。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国昌教授代表学校对继续办好这一杂志提出了三点希望:一、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二、要研究史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也要关心社会,为现实服务;三、继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把刊物办成学术争鸣的园地。与会同志们围绕杂志三十年来的工作、史学史学科的价值、如何进一步办好杂志,深入进行史学史研究工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2011年6月25日,由《史学史研究》编辑部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举办的"《史学史研究》创刊五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以及《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史学月刊》、《安徽史学》、《清史研究》、《人文杂志》和《天津社会科学》等编辑部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林甘泉先生等人,通过来电或以写信的方式对会议表示祝贺。与会的专家学者回顾了白寿彝先生等老一辈学者创刊、办刊的经历,充分肯定《史学史研究》的办刊成绩和办刊特色,并对《史学史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金毓黻先生精熟于东北史、辽宋金史、中国史学史,乃20世纪卓有成就的史家之一,所著《中国史学史》一书颇为学界所推重,后世学人对此书的撰述过程、史学价值、学术思想等问题,已多有论述。①然而,关于此书的初版时间、署名变化及最终定名之由来等问题,则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笔者认为,《中国史学史》一书的初版时间应为1941年,而非1944年;《中国史学史》在最终定名之前,有《史学考》、《史学考略》、《史学史稿》等名,而最终定名为《中国史学史》,则是"循西人之通称"的缘故使然。下文将略陈刍荛之见。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环境史分层研究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楠 《史学月刊》2004,(3):19-21
环境史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自出现伊始,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参见包茂宏:《环境史:历史、理论与方法》,《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它不仅拓宽了传统史学研究的领域,提供了一种审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全新视角.同时也开创了一种新的史学研究范式。尽管不同学者对环境史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有不同理解,但无论哪一种看  相似文献   

17.
陈垣早年对以经世致用、主通明变为特色的赵翼史学颇感兴趣。青少年时代通过研读《廿二史札记》和《陔余丛考》汲取学术养分,并借助赵翼提供的史学资源,结合时代要求,将一些关乎社会现实的问题引向深入,体现出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他吸收赵翼对"奴才"称谓的溯源和考证成果,进一步考镜源流,揭露清朝强分满、汉的民族歧视政策;在赵翼对岳飞被杀之因的认识和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辨是非,揭露专制君主的腐朽、残暴。在20世纪初民族、民主运动激荡的历史背景下,陈垣史学表现出的民族大义和反专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赵翼思想的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18.
<正>创办于1961年6月的《史学史研究》,得到读者、作者的爱护和支持,刊物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刊物三度被评为全国中文(历史类)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9.
《史学史研究》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风雨历程。 1 96 1年创刊时 ,它还仅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一个内部刊物 ,而现在它不仅得以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并且已成为了远销西欧、北美、南亚和日本 ,为国内外同行所关注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有影响的核心期刊。《史学史研究》不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赢得了声誉 ,而且对于我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世纪开篇之年 ,纪念《史学史研究》创刊四十周年 ,我们愈加怀念本刊创始人、前主编白寿彝先生。白先生是我国的一代史学宗师 ,他为《史学史研究》的创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史通》研究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对史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总结的专著,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要籍。建国以来,对刘知几及《史通》的研究,随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展开而渐次展开和深入。据不完全统计,新版和再版的著作就有:程千帆的《史通笺记》、傅振伦的《刘知几年谱》、吕思勉的《史学四种、史通评》、张舜徽的《史学三书评议》、张振的《史通笺注》、赵吕甫的《史通新校注》等;在各种报刊杂志及论文集中还有论文上百篇;另在各种中国古代思想史、哲学史和史学史著作中基本都有专章或专节论说之。其受史学界关注,可以说是仅次于《史记》的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