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圣公会1845年进入浙江传教,为加强传教,他们兴办了许多学校。英国圣公会在浙江的办学,是伴随着不平等条约给予的特权进行的,具有文化渗透的色彩,但在客观上也传播了科学技术知识,为浙江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华内地会是最早在徽州传教的基督教差会之一,但关于徽州内地会传教士的中文记载并不多。文章通过对比内地会刊物《亿万华民》(China’s Millions)和地方史料,勘正地方史料中有关内地会在徽州传播活动的记载,介绍传教士唐进贤及其在徽州的传教经历,力图展现内地会传教士对徽州的积极作用。传教士的社会工作,不仅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还有利于徽州文化的对外传播,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徽州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安荣 《沧桑》2011,(2):17-20
明末天主教传入山西时,山西地方官支持、帮助传教士在境内传教;清初山西地方官对天主教的政策与朝廷保持一致,但在禁教时期没有积极禁教,教禁解除后仍视之为邪教,抑制它的发展;1901年后,不得不实行护教政策;民国时期阎锡山支持教会在境内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1543-1607),字复初,意大利人。1579年,36岁的罗明坚与几位传教士乘船抵达澳门,试图进入中国内地传教。1583年罗明坚与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成功进入中国内地,在肇庆定居,并开始传教。1588年罗明坚返回欧洲,在中国的传教事业结束。罗明坚与利玛窦等人是首批入华耶稣会士。他们不但成功打开了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局面,也  相似文献   

5.
与耶苏会、多明我会、方济各会等并列,圣母圣心会也是在华传教的主要天主教修会之一。它于1862年由比利时南怀仁(Th-eophilus Verbist)倡议成立的,以来华传教为主要目的,从1865年首任会长南怀仁一行启程来华,直到1955年最后一位圣母圣心会士离开,历时九十年,先后有六百六十七位来华传教过,其中有二百四十四位会士长眠在中国。在解放前夕(1948年),我国北方共有二百三十九位圣母圣心会士,以及二百余座教堂和二十余万教徒。除主要地区内蒙古外,它曾在我国整个北方,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以至新疆,产生过重大影响。 利用学术作为传教工具,这是明末以来天主教活动的重要特点。鸦片战争后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也继承了这一衣钵。中国是圣母圣心会的第一个传教区。该会规定在会士的初学期和肆业期(总共七年)中,汉语为  相似文献   

6.
一教会传播宗教信仰,其宗旨在劝善规过,信者自来,不信者远之;传教的过程应该是和平而友善的,在信者与不信者之间应不致发生冲突。但是世界三大宗教的传教方式,只有佛教持温和的态度,基督教与回教不仅积极传教,且有难容异己的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影响,在当时山西辽县感召了基督教友爱会,该教会的美、中牧师、教师、教友们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彭静 《岭南文史》2011,(2):45-48
天主教在中国沿海以及内陆地区的大规模传播可以上溯到明万历年间,天主教耶稣会士到达澳门,以澳门为基地向内地传教,历时200余年。这次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时间较长,范围较广,从广东沿海向直隶、山西、湖北、江西、贵州、广西等内陆地区辐射开去,直接影响到天主教在中国分布格局的形成。广西位于中西海上丝绸之路的最前沿,又与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9.
在明末清初中西交往中,天主教耶稣会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带着传播上帝福音的宗旨来到历史悠久的中国,鉴于社会现实,采取了和平的"文化传教"策略,将西方先进文化大量介绍来中国的同时,又极力迎合了中国士人的心态和融合了中西的文化,在传教过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以利玛窦的传教作为典型。  相似文献   

10.
1807年9月,英国伦敦传道会牧师马礼逊经过了辗转奔波之后,登陆广州,开启了基督教新教在广州传教之序幕。以后各国差会不断派遣传教士来华,企图使中国国民皈依基督教。经历了不断的挫折之后,传教士们意识到要使“天朝大国”的老百姓接受基督教就必先改造其思想,于是他们选择了办学作为传教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的耶稣会曾是一个庞大的国际性修会组织,但因其直接服从罗马教廷的领导以及在海外的传教活动广遭诟病,教皇克莱芒十四世在欧洲多国的压力下,被迫于1773年通过敕书"吾主救世主"宣布取缔了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耶稣会。这一事件使得原本在华就存在利益纷争的葡萄牙和罗马传信部开始觊觎和染指北京法国传教团的财产。法国在京前耶稣会士和法国国王及大臣们突破各种阻力,共同展开了一场持续了整十年、跨越两大洲的保卫战。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教廷传信部最终于1783年同意将北京法国传教团交由遣使会接管。1814年,教皇庇护七世重建耶稣会,1842年,耶稣会士重返中国,但北京地区仍由遣使会负责。  相似文献   

12.
姜宏图牧师作为一名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福建布道会在福宁府的传教士,尽心尽责服务于教会与福音的传播工作,不幸在三沙附近海域被海盗射杀殉道。笔者希望通过撰写此文,以纪念姜宏图牧师在闽传教的事迹。  相似文献   

13.
近代美国在华教会学校(教会中、小学)经历了初创、发展、衰落等阶段。最初的美国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他们必须为基督宗教的传播另寻途径,经过阵痛的思考作出了"办学传教"的选择,并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美国教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了自身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管理、课程设置等。美国教会教育在中国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立完整的与中国教育并列的教育体系。教会学校既是在中国教会教育的肇始,又是在后期教会大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恒慕义,美国基督教公理会教师.约在1915年前后来到山西汾阳县.当时,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在汾阳传教已有近三十年的历  相似文献   

15.
1889年至1947年间,加拿大基督教新教长老宗在卫辉一带借医传教。根据不同时期政局、民情状况及传教士自身特点,他们先后经历了用药品"裹挟"其福音的谨慎发展阶段,边行医边传教、"疗灵"与"疗身"互为手段、互为目的、交叉渗透的"黄金"发展阶段,以及行医与传教貌离神合的深入推进阶段。"疗灵"与"疗身"始终既存冲突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国近代史,基督教的传播与扩散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是19世纪末基督教是如何在中国内地传播与立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基督教公理会传入汾阳与立足发展,反映当时的"借医传教"。  相似文献   

17.
马林 《沧桑》2011,(6):59-61
李提摩太起初和其他来华传教士一样采取传统的宣讲教义、巡回布道的传教方式,但收效甚微。在传教的过程中,他了解到中国民众思想上的愚昧和生活上的艰辛,传教方式有所转变,即通过教育和传播西学,改造中国社会;不只关注灵魂,还关注肉体;不仅重视来世,而且重视今生。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20年代起,美国苦难会进入中国传教,其传教的主要地点是地处湖南偏远西部地区的湘西。这样的选择并非偶然,而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天主教会的号召、传教的实际需要共同决定的。这一时期,中国的内地传教权全面向西方国家开放,而美国国内则进入了海外传教运动的高潮。美国苦难会在此形势下,响应教皇的号召,接受了传教的使命。天主教传教重心的向乡村转移、西班牙奥斯定会的经济窘迫使得美国苦难会选择了湘西地区作为其传教的主要地点。  相似文献   

19.
张毅 《福建史志》2006,(1):25-27,32
天主教在福安的传播可以追溯到明崇祯年间。崇祯四年(1631年),马尼拉多明我会菲律宾“玫瑰省”派遣意大利传教士高岐(Angelus)等11人经台湾抵厦门进福州,在福建设立第一个多明我会传教区。同年六月初一,高岐等人进入福安县境。落脚溪东村,将一座民房改建成教堂,为外国传教士在闽东建立的第一座教堂。随后,多明我会传教士在交溪沿岸积极开展传教活动。先后在罗家巷、顶头、六屿、下胚建立传教点,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在福安城关等地改建教堂,发展一批教徒。从崇祯年间直到雍正年间其发展的速度是极其缓慢的。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中国和法国的科学领域的接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代(1643一].715年)和康熙执政年间(1662—1722年)一出现了中法两国之间最早的科学接触。这些接触以耶稣会士为中介而产生。1685年,六名法国耶稣会上高法前往中国。除了传播福音的使命之外,他们还负有双重任务:既作为路易十四的科学使节.又作为法国皇家科学院的通讯院士。他们被称作“国王数学家”,并以此名义而领取一份年金、仪器和科学书籍。本文旨在分析向中国派遣的这第一个欧洲科学使团的动机,也将述及法国在华耶稣会士在科学方面所起的真正作用,最后将概述他们对欧洲科学所作的贡献。一、法国传教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