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过程中,于开封老城东南部御龙湾小区内抢救发掘了一处明代建筑遗址,发现了保存完好、数量丰富的明代晚期文化遗存。这次发掘对研究明代晚期开封城市历史以及当时开封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物》2021,(4)
为配合基本建设,2017年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开封市解放路以东、双龙巷以北的项目用地范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1450平方米,清理明代晚期建筑基址1处。基址由南北两路院落组成,其中北路院落保存较好,为传统四合院布局,前后共三进,坐东朝西。遗址内出土瓷器、陶器、铜器、铁器等遗物以及大量砖瓦、滴水、瓦当、砖雕等建筑构件。根据地层关系和出土器物判断,遗址年代应为明代晚期,毁弃并淤没于明末洪水泛滥。本次发掘为明末开封城的研究充实了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3.
2011年对郑州市庙李镇西史赵村遗址进行了发掘。在遗址Ⅰ区发现了丰富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存,遗迹主要有房址、灰坑、墓葬等,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以及少量骨器、蚌器等。该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郑州地区仰韶文化晚期秦王寨文化类型的内涵,同时也为聚落群之间布局与结构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文物》2017,(1)
正天府广场东北侧古遗址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东华门街4号,历史上属于秦汉以来成都大城的范围,是历代王府、宫苑、官署及其他高等级建筑的集中分布区。2012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开展了正式的考古发掘,总揭露面积约3900平方米,清理出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包括灰坑、灰沟、城墙、房屋基址、道路、排水沟、井等  相似文献   

5.
麻城梅家墩遗址位于湖北省麻城市中驿馆镇熊寨村一组。2005年9月~12月为配合大广北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工程涉及到的梅家墩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发掘面积总计450平方米。遗址主要包括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商周时期遗存,遗迹主要有房址、灰坑和墓葬,出土器物主要为陶器。本简报报道了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为研究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6.
《文物》2020,(3)
为配合基本建设,2013~2017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四川成都中心城区的东华门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揭露出大面积的明代蜀王府建筑遗存,包括水道、水池等。出土器物以瓷器和建筑构件为主,其中瓷器均为生活用器,类型、产地丰富。发掘情况表明,建筑群的修建年代约为明代早期,可能属于洪武年间蜀王府内部建造的第一批设施,损毁与废弃年代约在明末或清初,性质应为宫城内部的苑囿区。本次发掘对进一步厘清蜀王府的内部格局、功能分区及研究明代蜀藩历史、宫廷陶瓷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南荥阳关帝庙遗址考古发现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对河南荥阳关帝庙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发现仰韶至明清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尤以商代晚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并发掘出完整的商代晚期聚落.该聚落功能齐全,并经过比较具体的规划.保存完整的商代晚期聚落的发现及丰富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的大规模揭露,对了解该遗址的布局、功能、研究该遗址的聚落形态、探讨该时期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汉考古》2021,(1):33-41
为配合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2020年上半年,对土地山遗址点东部坡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了一批屈家岭文化遗存,初步确认遗址点的文化内涵以屈家岭文化晚期为主,为进一步探索遗址点的性质及屈家岭遗址的整体布局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9.
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四川阆中市文成镇梁山村的灵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360平方米。灵山遗址的时代可划分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唐宋、明清及近现代几个阶段,以新石器时代遗存最为丰富,发现了灰坑、柱洞、灶和燎祭遗迹等,出土了陶器、石器等遗物。此次发掘填补了四川嘉陵江中游考古学文化遗存的空白,为研究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时空框架以及与周边同时期考古学文化的交流、融合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新街遗址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卞家寨村西南,灞河东岸二级台塬之上。2009-201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公路建设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共6000平方米,获得了一批丰富的仰韶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其中仰韶文化遗存可分为前后相继的两期,面貌均属于仰韶晚期的范畴。新街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本地区仰韶晚期遗存规模较大的一次发现,为进一步探讨该时期文化面貌、聚落形态和文化交流等问题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1月到2010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西张家坪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文化内涵较单纯,层位较清晰,主要以仰韶文化和东周文化遗存为主,少量唐宋的遗存,出土了丰富的陶器、石器、及少量的瓷器、铁器、铜钱等。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汉水中上游同时期的区域文化以及南北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2010~2011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官庄遗址南水北调干渠占压部分进行了发掘,发现两周、汉唐等时期的遗存。其中以西周晚期遗存最为丰富,主要有大型环壕、灰坑、墓葬、房址、灰沟等,分布较密集且出土遗物丰富。官庄遗址的发现,对研究郑州西部地区两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和聚落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配合新建兰新铁路第二线双线工程基本建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对永靖县红城寺坟台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两次发掘面积约1215平方米,清理灰坑39座,出土了一批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晚期的陶器、石器和骨器。该遗址的发掘,不仅丰富了湟水流域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晚期遗存的考古资料,也为研究该地域马厂晚期的社会形态、生业模式及环境变迁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4.
庙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芦河南岸的台地之上。2017年9月至12月,为配合蒙西——华中运煤铁路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队、靖边县文管办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约4000平方米,清理了一批仰韶至龙山时代的重要遗存。其中仰韶晚期遗存包括房址12座、灰坑20座、窑址2座,出土了陶、石、骨质各类遗物数百件,为庙梁遗址及陕北地区的仰韶时代晚期的文化内涵、特征及聚落结构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南陈遗址是黄河小浪底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工程区内需要抢救发掘的重要遗址之一.该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文化遗物以仰韶文化晚期为主.南陈遗址的发掘为洛阳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庙台子遗址是随枣走廊一处以商周遗存为主的重要遗址,2011年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发现后,为探寻与墓地相关的聚落遗存,2015~201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共1095平方米。考古发掘显示,该聚落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使用至东周时期,两周时期是其主要使用阶段。西周早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主要有环壕、烧土堆积、大型柱洞和墙基、房屋活动面等建筑遗迹;大量生活陶器,铜块、陶范、陶鼓风管等制铜遗物,骨器和骨料等,表明了该遗址等级较高,可能为西周早期曾国政治中心遗址。  相似文献   

17.
2009~2010年,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对镇江市区双井路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发现并揭示出宋代漕河、清代关河河道,元末明初拖板桥,清代京口驿,宋、元粮仓仓基,宋代官署建筑基址等遗迹、遗址,出土宋代带官、昌字的建筑砖瓦及唐至清代遗物,为研究我国大运河漕运、宋元仓储建筑、镇江地域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板闸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生态新城翔宇大道、枚皋路和里运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因此地原为淮安区淮城镇板闸村,故名为板闸遗址。2015、2016年,淮安市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发掘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遗迹有水闸、古河道及包括房址、排水沟、道路等在内的建筑基址,出土器物以瓷器、金属器为主。结合文献资料与出土器物分析,水闸年代上限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下限应在明代晚期,而遗址整体年代应为明清时期。板闸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古代水利交通、河道治理、漕粮运转、盐榷税收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21,(7)
计村大城子遗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沈巷镇。2013年1~6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了一批墓葬、房址、灰坑、灰沟等遗迹,出土有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等。根据出土器物判断,遗存年代分别为新石器时代、周代。新石器文化与环太湖地区有一定联系,遗存年代相当于良渚文化晚期。计村大城子遗址的发掘为认识皖江下游北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东龙山遗址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丹江上游,考古发掘表明该遗址包含有仰韶、龙山、夏、商和西周五个时期的遗存,遗址I区主要为夏代晚期与商代早期遗存。夏代晚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二里头文化同期遗存基本相同,或可将该遗存视作二里头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故我们提议将其称作"商洛类型"。商代遗存的文化面貌则与郑州二里岗等商代遗存基本相同,应属同一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