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城郭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略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城郭制●李自智(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城与郭,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①,言明了两者各自的性质及不同的作用。作为“卫君”的宫城与“守民”的郭城即构成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城郭制。本文即从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2.
关于统万城历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十六国时期匈奴夏国都统万城建造的起讫时间、统万城与汉奢延城、大城的关系、统万城的城制形态等相关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在重新解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认为:一、统万城建设的起讫时间并不是一般认为的公元413年和419年,而是公元413年和424年;二、统万城既不是在十六国时期大城基础上兴建的,也不是在西汉上郡奢延县城的基础上兴建的,而是在汉朔方县所在地基础上兴建的;三、将统万城划分为宫城、皇城(内城)、外郭城三大块的做法显然是与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发展史相违背,统万城筑造外郭城也不适宜于从事游牧的匈奴民族,至于现在东、西城外存在的不规则分布的夯土遗迹,东城之外的部分可能是在修筑统万城时未被加以利用的汉朔方城的残留遗迹,西城之外的部分疑为一处类似皇家园林的游猎场,或是战备马匹的圈养场。  相似文献   

3.
试论东周王城的城郭布局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梳理东周王城的相关考古发掘资料,对东周王城城郭的认识有较大的突破。东周王城不仅存在内城外郭,而且在其晚期又于郭城之外的西南部形成一座小城,从而形成内城外郭和小城与大城南北并立的复杂形制。东周王城城郭的形成同时也有其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4.
许宏的《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一书于2016年5月出版,是系统阐述其"大都无城"观点的学术专著。"大都无城"即从中国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都邑二里头开始,到有内城外郭的曹魏邺北城之前,中国古代都邑一直是不设防、没有外郭城的。在这期间出现过少数有外郭城的情况,是由特殊的历史背景引起,并不是这一时期的主流。许宏以城郭形态的视角梳理古都形态的历史变迁,以城市动态变化的方式来解读都城形制,由此来窥探历代都城形态变化中蕴含的或承上启下、或跨时代的继承,给我们理解中国古都带来了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韩建华 《文博》2002,(4):37-39
秦孝公十二年 (前 35 0年 ) ,“作咸阳 ,筑冀阙 ,秦都徙之”① 。咸阳不仅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都城 ,而且也是秦建立统一王朝以后的都城 ,历时 14 4年 ;还是公元前 3世纪的一个世界大都会。秦咸阳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于是 ,咸阳城的布局形制的研究便成为十分重要的学术课题。近 30年来 ,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调查并发掘了许多遗址 ,积累了系统了解咸阳城不可或缺的资料。但是至今未勘察到郭城遗址 ,于是关于秦咸阳城的城郭形态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目前学术界有三种代表性意见 :其一、以王学理先生为代表 ,他经过实际…  相似文献   

6.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创立的王朝。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创建的都城,不仅继承了前代中原王朝以太极殿为核心的宫城居中的都城制度,而且也结合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多民族与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在都城外围修建了规模空前的外郭城和众多里坊,其三重城圈的都城形制对中国古代后续王朝的都城形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该城址近六十年的考古工作和文献资料,对北魏洛阳都城内城的墙垣、城门、街道格局和重要建筑分布进行了复原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国都城市的户口规模及其演变,不仅是人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是城市发展史探讨不可忽视的内容。但由于中国古代都城户口五方杂处,隶属关系不够明确,户籍制度复杂,户口统计系统不一,户口统计结果罕见等原因,使该项研究存在着意想不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都城的平面形制与规模为切入点,将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城的兴建置于其历史背景中去,以政治背景、承继与革新的视角来观察这些都城的社会历史特征。东周时期列国都城平面形制以大城圈套小城为主,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流趋势;而双城或多城的结构,则多是反应了政权更替、城市沿用与革新的历史背景。东周时期的各诸侯国都,虽然面积大多超越了东周王城,但从建立时间与建立原因方面考虑,东周各诸侯国的立国建都可分为具有"合法"性的自主性大城(如齐、鲁)和具有"耦国"性质的大都(如郑、楚)。  相似文献   

9.
东周列国都城的城郭形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东周列国都城的城郭形态●李自智东周列国的都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周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筑城的一个高潮,当时列国纷纷大筑都城。由于各国都城所处自然环境及地理形势有所不同,其城郭形态呈现出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基本上相通的,那就是普遍都...  相似文献   

10.
东周时期主要列国都城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刚 《文物春秋》2002,4(6):6-14
<正> 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东周列国都城遗址大都已被发现,并有许多学者对其形态、特征及格局演变等方面作了细致的研究,但对各都城的人口问题却很少涉及。而人口问题本就是都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城市发展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瑞兰先生说:“人口数量的增多或减少尤为直接地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特别是具有战斗力和劳动力的人口规模,对先秦时期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往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对东周时期包括东周王都在内的主要列国都城人口做一初步估测,以期推动古代人口问题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与国家和文明社会同步出现的,城市之核心则在于都城。古代都城是古代国家的政治中心,不仅是王权正统性与权威性的象征,其空间组织、结构和布局,也浓缩了当时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开展对都城的研究,是解读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徐卫民 《文博》2003,(6):70-74
秦都咸阳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既是秦在战国后期的都城,也是秦统一后的都城,直接影响了汉代长安城及以后都城的修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近些年研究秦都咸阳的专著和论文不断出现,大大促进了秦都咸阳的研究,特别是在秦都咸阳有无外郭城上争论更为激烈。 关于秦都咸阳的城郭制度,笔者于前几  相似文献   

13.
<正>在以往的歷史學或考古學研究中,王朝時期的都城往往被理解成由城牆圍起來的城圈空間。其實,即使在中國中世紀都城那樣有着廣袤外郭城的情況下,~(1)由城牆圍起來的都城依然是狹義的都城。作爲常識,單憑城牆圈内的城市空間,是無論如何也難以維持一座城市的正常運轉的,因此,近年來在都市空間的研究中導入了"都城圈"的概念,將研究的視野擴展到了都城的周邊。"都城圈"的概念,較早出現在日本的中國考古學界。2010年,西江清高針對"都城  相似文献   

14.
<正>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频仍的时期。国都尚且不得安宁,何况百姓的生活。中国古代王朝的兴替大都会造成都城的变迁,故晋唐宋元都城皆不同。一个王朝建立后,定都为"国之本",是事关兴亡的头等大事,一经确定一般不会再发生变动。像夏商周三代频繁迁都,那是农业经济不发达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韩建华 《文博》2002,(4):37-39,71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作咸阳,筑冀阙,秦都徙之”。咸阳不仅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都城,而且也是秦建立统一王朝以后的都城,历时144年;还是公元前3世纪的一个世界大都会。秦咸阳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于是,咸阳城的布局形制的研究便成为十分重要的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16.
蒲鲜万奴东夏国都于开元,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讨似可定论。但东夏国都城开元究竟在哪?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赵鸣岐同志在《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3期发表《东夏国都城上京开元考》(以下简称“赵文”),对拙文(《开元城史地考略》,《史学集刊》1983年第3期)有所驳议。我对此只是在金毓黻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东夏国都城开元不在双城子,并辨析了朝鲜史书对开元的记载。我认为这个问题仍可商讨,再议于下: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西安所建的陪都吴宏岐多都制是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历代的王朝或政权除了正式的都城(国都)以外,出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因素的考虑,往往还要设置数目不等的陪都,构成了完整的都城体系。作为这一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国都和陪都相应地成为...  相似文献   

18.
考察战国都城的防御特征,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第一,从整个都城来看,防御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宫城的防御远较郭城更突出更严密,简言之,"卫君重于守民",这是战国时代都城防御的普遍特征;第二,从宫城的防御对象上分析,防御内部国人比外来敌国更甚,一言以蔽之,"防内重于防外",这主要体现在临淄齐城和新郑韩城上,而临淄齐城尤为突显,这应与这两座都城均经历了政权更迭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李自智 《考古与文物》2003,(2):39-44,55
秦以咸阳为都 ,始于孝公十二年 (前 35 0年 )。自孝公十二年至秦二世而亡 (前 2 0 7年 ) ,咸阳作为秦之都城历时 1 44年。秦都咸阳从孝公的“筑冀阙”开始 1,历经其后的世代苦心经营 ,由最初的诸侯国国都而最终发展成为大一统的秦帝国的国都。较之六国都城 ,秦都咸阳所特有的跨越战国与秦代两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 ,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 ,以企就其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特殊地位作出评价。不当之处 ,敬祗指正。一、秦都咸阳对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的利用及改造较之先秦都城显得更加成熟 ,并为后代都城所效法…  相似文献   

20.
正盛京城是后金的第三座都城(前两座是兴京城和东京城),为清朝(崇德元年,即明崇祯九年;1636年,后金天聪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的第一座都城,也是唯一的陪都城。它从整体布局到具体建筑结构等,都是满族在充分吸收汉、蒙、藏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形成满族自身的建都、建筑思想和特点,集中反映了满族的民族特色,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史上具有唯一性,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盛京城的修建和经营一改自战国以来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