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静  雒咸  马川  张园  李新民 《文博》2013,(6):18-22
2013年对秦岭北坡的泥峪的调查发现,该山谷存在着古代道路,道路本体遗存众多,类型包括栈道、碥道、栈桥、隧道等。调查表明泥峪道的道路等级较高、沿用时间较长,初步判断泥峪道应该是傥骆道北段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栈道又称阁道,合称栈阁.作为古代山区险峻道路的总称而言,栈道是中国古代道路的一种特殊形式;作为栈阁中一段木架构造而言,栈道则是中国古代桥梁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3.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蜀道从成都起步,经广元市朝天区明月峡到西安.古人要通过上有绝壁万仞、下有千丈滔滔江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明月峡是非常困难的。明月峡是古往今来北上南下的必然通道。随着时光流转,明月峡汇集了不同朝代,不同建筑技术,不同建筑风格的各种道路,有水道、纤夫道、栈道、碥道、驿道、国道1...  相似文献   

4.
陇蜀古道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蜀道研究中,陕西境内有著名的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故道等北段蜀道.这四条古道,姑名之日“秦蜀古道”.“秦蜀古道”北接北方丝绸之路,悉归汉中后,向南与蜀道(中段)、川滇、滇桂、滇缅印等古道相贯通,可谓是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的四座桥梁.对此,研者如云,论者如沸,毋庸赘言.那么,作为中国大陆腹地且自古为陕、甘、川、青四省交汇之地的陇南(广义  相似文献   

5.
《文博》2016,(1)
子午道名称是秦蜀古道中唯一依据道路走向方位进行的命名。本文以子午道名称来源为切入,探讨其名称中蕴含的科技史发展与认识的因素,以及古代子午线的认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四川南江有“韩溪”,传说得名于萧何追韩信故事.传“韩溪”谷口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的2012年米仓道考察中发现密集的栈道、桥梁和砅石遗存,可知这里确实是古代交通道路经由的重要地点.通过“韩溪”发现并结合文献记载探讨米仓道的走向和作用,是有意义的工作.讨论韩信脱离刘邦军是否有南行的可能,对于理解秦巴山地古代交通结构的特征,也会有所推进.或许米仓道和金牛道的关系,也可以由此得到进一步说明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傥骆道     
《陕西史志》2004,(6):24-24
傥骆道北起眉县骆谷,然后沿骆水南行直到青隆岭,过秦岭后沿傥水南下,到达汉中盆地东端的洋县,与子午道汇合,向西南入川。该道修建很早。汉杨君石门颂:“高祖受命,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建立帝位,以汉诋焉。后以子午,涂路难,更随围谷:复通堂光,凡此四道,垓尤艰。”围谷即韦谷,在骆谷附近相去很近,古通道或由出韦谷,这条道路当为傥骆道的前身。  相似文献   

8.
葱岭奇道行     
我国古书把从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这段长一千余公里的“丝绸古道”称为“葱岭奇道”。昔日的葱岭奇道地势高陡 ,道路险峻 ,令人望而生畏。如今的奇道处处名胜 ,车来人往 ,变成了我国高原人民致富的康庄大道和中外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通江县汉壁道上的阎王碥、小新场2处遗址开展了调查工作,发现唐至清代的石栈、桥梁、石磴道、碑刻、摩崖造像等遗迹。阎王碥遗址的凹槽式石栈具有典型性。小新场遗址诸遗迹对于明清时期汉壁道主道、旁道的认定至为关键,展现了清代乡镇基层社会民众为保障汉壁道交通畅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穿越秦岭、连接关中与汉中,进而贯通三秦与巴蜀的褒斜古道,在古代交通、军事、商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条道路,按路基路况可分为谷道时期和栈道时期,按路线变化可分为褒斜谷线和散关——凤州—褒城线。本试就各个时期、各个路线作一考述、论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史记·货殖列传》载:“巴蜀亦沃野,……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笮,笮马、旄牛.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自古以来,蜀中道路虽十分艰险但却是通向四方的,而其中的一条川滇古道,竟是远伸至缅甸、印度乃至西亚、欧洲的国际要道,它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此古道即是俗称的“南方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2.
川北是栈道之乡。朝天清风明月峡一带.发现先秦栈道遗址500多米,孔洞呈三排,孔宽30厘米,深50厘米.孔距210厘米,上下孔距350厘米。这是川北栈道最密集,保存最完好的地段。1985年以来,恢复150米,建成栈道博物馆,成为古道上旅游的一个靓点。古人为什么要修栈道,在交通史上有何意义?栈道技术有何特点?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去探索栈道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曹弘 《旅游》1997,(12)
「褒斜栈道」怀古○曹弘去年十月,余只身谒访了川西北重镇广元市明月峡中之先秦栈道后,冒着连绵秋雨翻越崇山峻岭、或乘客车,或搭机动三轮,抑或是背负三四十公斤包袱徒步前往陕南汉中市,寻访秦汉古道的另一段险道——“褒斜栈道”。到了汉中古城的当晚,我在小酒馆中...  相似文献   

14.
<正>蜀道是历史上连接关中与成都平原,穿越秦岭、巴山,分布于川陕间的一系列道路的统称。两千多年来,蜀道基本形成并沿袭"北四南三"的格局。以汉中盆地为中间站,可将蜀道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以西安、宝鸡等城市为起点,越秦岭抵汉中,从西向东主要有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段从汉中始,向南翻越大巴山、米仓山,最终到达成都等地,主要有西为金牛道、中为米仓道、东为荔枝道。"北四南三"构成了蜀道交通网络的核心和主干,连结这些主干道路的还有难以数计的分支道路。  相似文献   

15.
金牛道是蜀道南栈的主干道,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东线的重要路段之一,现存道路以明清时期古道为主体,大约从陕西勉县经宁强县从七盘关进入四川境内广元市朝天区,经广元、绵阳、德阳抵达成都锦官驿作为终点,其中剑阁段是该道上保存最完好、最系统的路段。2018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剑阁县文物管理所对明清金牛道剑阁段展开调查,此次调查不仅记录了金牛道剑阁段的位置,并且根据道路的保存状况,对其作了分级记录,同时对沿线桥梁、关隘、墓葬、建筑、石刻等相关遗迹进行了调查和标注。调查发现,金牛道剑阁段走向明确,一级路保存最长,二级路类型丰富,沿线共保留古行道树3672株。此次调查准确记录了剑阁段古道现存状况,简要记录了沿线文物点,为深入研究金牛道剑阁段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古"蜀道"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长安至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和傥骆道等组成;另一部分由汉中至成都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等组成。其中金牛道与米仓道在三国时期属于蜀国范围,是蜀地北接中原的重要道路,也是魏、蜀两国经济、文化和政治交流的纽带。这两条道路上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址,诠释着三国文化中"仁、义、礼、智、信、忠、勇"的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7.
徽州古道是古徽州地域及其周边地区近代以前、采用传统技术修建的道路,这些道路遗迹反映了当时的人们迁徙路线和相互交往状态。徽州吉道是徽州移民、徽州人对外开拓和徽州文化形成与扩散的道路,特别是徽商经商路线的见证,可以说徽州古道的形成历程是徽州社会发展的缩影,具有移民文化与商道文化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8.
孙华 《四川文物》2012,(1):74-85
“茶马古道”的核心是古代中央政府用农区之茶换取牧区之马的茶马互市的道路,其在隋唐时期是马土互市之道,从宋代中期至清代早期是茶马互市之道,清代早期以后蜕变为茶土贸易之道.“茶马古道”的分布范围主要在四川(包括贵州遵义)、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地区,清代以后才发展到云南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荒原尼雅     
离开米兰、若羌,沿着丝路南道西行,也就是沿着素以“进去出不来”而闻名天下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行走。但今天人们所走的道路,早已不是汉晋时的古道。那时的古道与古城,大多已掩盖在数十或上百公里外的茫茫沙海之中。今天的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20.
茶马古道是近年来学界讨论较多的道路,但其内涵外延、历史沿革则众说纷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从实证的角度出发,2011年8月组织考察队徒步调查了茶马古道川藏线新添—冷碛段,通过现存古镇(街)与文献记载中的驿名、地名的对应,来考察茶马古道这一小段的历史、走向,并着重考察沿途的文物古迹,尤其是古道路的现存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