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2017,(6)
<正>清华简第七辑整理报告中的简文,有三篇与晋国史事相关,皆为佚篇,其中两篇记晋文公重耳故事,《子犯子余》是其中之一。《子犯子余》共15支简,长45厘米,三道编,保存状况较好,仅5处残缺,分别是第一、四、五、六简在第一道编绳处残断,各残缺三字,以及第十四简的简首残缺一字。简文有篇题,为"子(犯)子余"四字,书于第一简简背,首字近第一道编绳,与正文是同一书手。简文无  相似文献   

2.
说明一竹简原始编号均注于释文之前,如一简有两个以上编号者,则一同列注于释文之前。二释文右上角括号内的编号,为与今本《论语》校勘的编号。三原简未发现篇题,释文篇题系据今本《论语》补加。并参照今本分篇顺序排列。四各篇章节参照今本顺序排列。简文有明显分章现象的(如一枚简上部文字表现一个完整的意思后,下部为空白,而后面相连的内容另出一简),释文按简文分章。属同章简文不间隔,属不同章简文间隔一行。五原简上的符号,释文只保留表示间隔的黑圆点,其余一概略去。  相似文献   

3.
说明 一竹简原始编号均注于释文之前。 二释文右上角括号内的编号,为与今本《六韬》校勘的编号。 三原简发现篇题十三个,均列于释文之前。释文篇题系据今本《六韬》补加,并参照今本分篇顺序排列,不能分篇的佚文顺排于后。 四各篇章节参照今本顺序排列。简文有明显分章现象(如一枚简上部文字表现一个完整的意思后,下部为空白,而后相连的内容另出一简),释文按简文分章。属同章简文不间隔,属不同章简文间隔一行。 五原简上的符号,释文只保留表示间隔的黑圆点,其余一概略去。 六原简首、尾完整者,于释文首字、尾字下加“【”或“]”表示L) 七简…  相似文献   

4.
<正>清华简《大夫食礼》凡两篇,编连为一卷,分别为51简与14简,各自编号,篇题为整理者根据简文内容拟定。《大夫食礼》内容为楚地大夫之食礼,主体载大食之礼,兼记小食;后一篇则论执事者行事,两篇关系类于《仪礼》诸篇与附经之“记”。简文词句颇似《仪礼》,行礼节次与《公食大夫礼》最为接近,与该篇记主国国君以食礼待下大夫之聘宾、兼记上大夫与下大夫之别亦相类似。《大夫食礼》为亡佚的先秦礼书,对于研究礼书的形成、流传、经记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孙膑兵法》释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5,(1)
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座汉武帝初年的墓葬里发现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大批竹简。竹简出土时已经散乱,残断的情况也相当严重。本刊1974年12月号发表了《孙子兵法》残简释文,现在把《孙膑兵法》残简释文发表于后。《孙膑兵法》残简释文现编为上下两编:上编内容记孙膑擒庞涓事迹,孙膑与齐威王、田忌的问答,以及篇首有"孙子曰"字样但与同墓出土的《孙武兵法》佚篇内容不相类者;下编所收,是据内容、文例、书写等推断编定的。上下编各十五篇,标出篇题。有的篇题是整理小组据内容补加的,外加方括号以示区别。简文文字相连的,由我们连缀成段。简文不能确定位置但可以断定或大体断定属于某篇,分别附于该篇之末。简文中的号码是竹简编排的顺序号。除个别特殊的字体外,释文排印时尽量改从今体。假借字下用圆括号注明本字。缺字以方框为记,缺字超过五个和原简残断无法计算缺字,以删节号为记。可以补出的缺字外加方括号。  相似文献   

6.
朱凤瀚 《文物》2012,(6):74-80
北大所藏暂名之曰《从政之经》的这部分秦简,内容与体例颇近于云梦睡虎地《为吏之道》,但并未发现篇题。斟酌其内容,并根据简文在陈述为官之各项宜忌的一节以"从正(政)之經"为首句,暂且以之为这部分简之篇名。正像以往研究者们所指出的,《为吏之道》这类简文是内容接近的几节文章之杂抄汇集,并非内容严谨、单一的一篇文章,由于编连、抄写在一卷中,故只是从简文中选取可表示其多数文章主旨的句子作为题目。  相似文献   

7.
徐在国  顾王乐 《文物》2022,(3):75-79
<正>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仲尼》由13支完整竹简组成,简长43、宽0.6厘米,两道编绳。简文顶格书写,首尾不留白,书法精美。简1~7背面有编号,简7、8、12背面有文字[1]。简文原无篇题,不分章,内容为孔子言论,共25条,除一条开头为“康子使人问政于仲尼”外,其他简文均以“仲尼曰”起始。简文最后一句为“中尼之耑也”,颇疑应读为“仲尼之论语也”。或可将篇名定为《仲尼之论语》,但因文义尚不确定,姑且采用旧时惯例,取篇首“仲尼”二字为篇名。  相似文献   

8.
《治邦之道》是即将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中的一篇文献,现存简27支,简长约44.6厘米,三道编。简文原无篇题,因有"此治邦之道,智者智(知)之"之语,整理者遂取"治邦之道"来命名。全篇围绕如何治国安邦展开,简文作者从其自身视角,对于国家的治理方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从内容看,应是一篇与墨学有关的佚文。墨学在战国时期曾为显学,但此前与墨学相关的出土材料较为有限,《治邦之道》的发现,有助于推动墨学及先秦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清华简《畏天用身》共17支简,简长44.4厘米,宽0.6厘米,首尾完整,无缺简,简背有刻划痕迹,无序号,无篇题。简文内容完整,围绕天人关系展开论述,是一篇重要的先秦思想文献,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天人思想具有重要价值。简文开首曰:“畏天智(知),甬(用)身足。”(简1)开篇提出“畏天”和“用身”两个主题。畏天,即敬畏上天。畏天的思想在中国起源很早,如西周早期的大盂鼎铭文就有“畏天威”(《殷周金文集成》02837)。用身,  相似文献   

10.
正《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近日由中西书局出版,第七辑共收录竹简四篇,整理者分别命名为《子犯子余》、《晋文公入于晋》、《赵简子》和《越公其事》,都是传世文献及以往出土材料所未见的佚篇。《子犯子余》记重耳流亡到秦国,子犯、子余与秦穆公的对话,以及秦穆公、重耳先后问政于蹇叔。《晋文公入于晋》记述晋文公从秦归晋  相似文献   

11.
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王兵》篇释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6,(12)
一九七二年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大量竹简(概况见《临沂银雀山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第2期),墓中还出了一些记篇题的木牍,其中一块抄列《守法》、《要言》、《库法》、《王兵》、《市法》、《守令》、《李法》、《王法》、《委法》、《田法》、《兵今》、《上篇》、《下篇》等十三个篇题。除《委法》、《上篇》、《下篇》外,其余十篇均可根据篇题含义在一号墓竹简中分别理出相应的简文。这里发表的《王兵》篇的文字错见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兵法》诸篇。我们根据简文文义并参照上举《管子》各篇相应的文字系联为一篇。(图版肆)此篇竹简的形制及字体,与篇名见于篇题木牍的其它各篇属于同一类型,篇末又有"王兵者必三具"一段文字,可以确定其为木牍所记之《王兵》篇无疑。《王兵》篇在当时不一定被看成是《管子》书,但它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等篇关系密切,对我们研究《管子》的源流和沿革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这篇简文也是校勘《管子》相关各篇的重要资料。《王兵》篇竹简大部分残断,经过拼合后,整理出的简文占二十三根整简的地位(篇题简不计在內)。与《管子》相关各篇参互比较,并据本篇文义推勘,中间似无缺简。第一简"主所以卑尊贵贱,国所以存亡安危者,莫凿于兵……",很象是本篇的开头,其前可能亦无缺简。最后一简残断,其后是否有缺简无法确知。但从文义看,全文已近接尾,即使有缺简,也不过一两根而已。下录释文中无法辨识的字用□号表示;因竹简残断而缺去的字也用□号表示,但加〔〕号以与前一种情况相区别,缺字数系参照邻简字数推断。简文中的假借字、古字都随文用( )号注出。为了把《王兵》篇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等篇的关系显示出来,释文之后另附《王兵》与《管子》相关各篇对照表。我们在对照表中把《王兵》篇分割成八段。这种划分只是为了便于和《管子》各篇相应的文字对照,不是从内容上着眼的。表中《管子》各篇只列与《王兵》篇对应的文字。不过有些片段虽为《王兵》篇所无,但能由此看出《王兵》篇与《管子》各篇的不同或能反映出《管子》各篇经过后人改动的痕迹,这些部分就不作删节,一并录入。所录《管子》原文据《四部丛刊》影宋本。  相似文献   

12.
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文子》校勘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95,(12)
说明一因定州汉简《文子》为残篇断简,其原来的篇章顺序已经散乱,可能有的原来确为同一篇章文字,却很难按原来的顺序编排一处。今本《文子》虽篇章有序,但经后人窜乱严重,并非都是原有的文字内容。两者参照只发现一部分竹简文字与今本《文子·道德》篇中文字相似,但其中差异甚多。此处只对简文中与今本《文子·道德》及其他篇中章句相似者校勘。二因简文属《文子·道德》部分较多且集中,故将《道德》部分校勘记刊列于前,所发现与其他篇中相似的少数简文校勘  相似文献   

13.
郭店楚简《缁衣》与《尚书·吕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书·吕刑》篇的制作时代是长期聚讼不已的重要问题。郭店楚简《缁衣》篇称引《吕刑》三处 ,这表明《吕刑》初始文本出现肯定在郭店简的时代之前 ,或当在春秋至战国初期。简文的“”是《吕刑》的初始用字 ,而今本《吕刑》所用的“赖” ,是后起字 ,表明今本《吕刑》的写定不当在郭店之前 ,很可能是战国后期才最终完成的。简文《缁衣》篇的引文表明 ,无论是《尚书·吕刑》 ,抑或是《礼记·缁衣》都有一个从原始文本到定本的变化发展的较长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文物》2020,(9)
正即将刊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十辑中收有一篇时令类文献,简文以"凡行称之道,月六称,岁四合"开宗,其后分别记述了"六称"的具体日期、行事的利弊及其成效。所记称行之事均属布政的内容,应专为执国柄者而作。其内容专记一个月内之事,在时令类文献中尚属首见。简文原无题记,今依摘字命篇的原则,暂题为《行称》。《行称》并非一件独立的书卷,它与同辑收录的《病方》原抄写在一卷竹书上。这卷竹书每简长约32.5、宽约0.6厘米,竹简正面地尾处有  相似文献   

15.
上博藏楚简《鲁邦大旱》校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考释了上海博物馆藏楚简《鲁邦大早》篇的一些关键词语。根据上下文意拟补了所残的简文,系统复原了《鲁邦大早》篇。  相似文献   

16.
银雀山汉简《定心固气》篇现存简十三枚,残损较多。文中有"积气"、"守一"、"定心"、"固气"、"独行"等内容,是一篇专论养气修性的古代文献,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孟子》中也曾讨论"知言养气"的理论,其说与简文相近。  相似文献   

17.
<正>《昭王毁室》是上博简(四)中的一篇,现存五简,共计一百九十余字,言及楚昭王事迹,内容基本完整。经整理者与学界专家的共同努力,大意基本明了。~①除《昭王毁室》外,其他先秦儒家文献也有类似记载,然学界对这些文本的比较及其反映出的早期儒家思想观念等问题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笔者不揣鄙陋,愿就其中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不当之处祈请专家斧正。一《昭王毁室》简文大意基本清楚,唯少数简文仍存在较大争议,其中最为突出的即"訋寇"  相似文献   

18.
王连龙 《考古》2012,(3):70-73
慈利楚简1987年出土于湖南慈利县城关石板村36号战国墓,数量约有1000支,约20000余字[1]。据整理者介绍,部分简文内容可与《国语·吴语》、《逸周书·大武》等传世文献对勘。其中,《大武》篇有两种写本,一种字体工整方正,很像后来的古隶;一种结构随意,略显潦草[2]。《大武》为先秦兵家  相似文献   

19.
释“咎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郭店楚墓竹简》中的“穷达以时”篇内容弥足珍贵。①此篇是战国时期的书籍,“其内容与《荀子·宥坐》、《孔子家语·在厄》、《韩诗外传》卷七、《说苑·杂言》所载孔子困于陈蔡之间时答子路的一段话类似,与后二书所载尤为相近。”②这里我们仅就此篇中的一个人名略加探讨。为了便于讨论现将此篇简二至简四的有关内容释写如下:③舜耕④于历山,陶拍于河,立而为天子,遇尧也。繇衣胎盖帽蒙巾,释板筑而佐天子,遇武丁也。……“繇”二字原书隶作“邵繇”,并在注释工中说:“简文‘邵繇’之名不见于各书,所记为传说之事。”⑤今按…  相似文献   

20.
上海博物馆近年入藏了一批战国楚简,其中有一篇题为《参德》的古代佚书,存简20余支,残损严重,无法恢复原貌。《参德》内容十分重要,是研究战国时代流行思想的珍贵资料。现将简文重新整理,并做考述,为从事有关学术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