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州女真与朝鲜毗邻.所以当努尔哈赤起兵后势力不断强大,便引起了朝鲜方面的严密注视。并通过各种渠道与手段观察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本详细陈列了朝鲜使臣出使建州后的观感记述,反映了当时朝鲜与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关系。  相似文献   

2.
乾隆初期安南北部的动乱对广西边境地方社会造成冲击,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清廷决心在广西沿边地区进行一系列变革.这些变革措施包括边防、边贸、政区调整等方面的内容,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国土安全,还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边贸的发展,维护了商贩与边民的利益.透视这一历史过程对理解边疆治理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人对胡商的态度是复杂而矛盾的,既认可、鼓励和保护胡人来华经商,又在政治、文化、社会层面排斥、歧视胡人。在这种背景下,胡商在唐时的社会地位虽然较之前代有很大的提升,但仍未脱离时代限制而发生根本性改变。胡商社会地位的提升与唐代开放的民族政策、繁荣的商业环境、兼容并包的文化背景、稳定的社会秩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民主政治繁盛,但女性在政治上却遭到彻底排挤,处于无权地位,在婚姻家庭等方面都处于从属地位.而在几乎同时期的中国古代先秦齐国时期,女性不但可以参与国家核心政治,自由参加社会活动,而且可以担当主家之人,在婚姻上也享有很高的自由.两者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民主政治繁盛,但女性在政治上却遭到彻底排挤,处于无权地位,在婚姻家庭等方面都处于从属地位。而在几乎同时期的中国古代先秦齐国时期,女性不但可以参与国家核心政治,自由参加社会活动,而且可以担当主家之人,在婚姻上也享有很高的自由。两者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相似文献   

6.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在韩华侨人数变化的趋势、有关在韩华侨研究的概况进行了分析;从政府对华侨的关注及政策的改进、韩中民间经济贸易关系加速、韩国华侨扩大对外交流的努力、华侨学校的再兴等方面阐述了韩中建交后韩国华侨社会的变化;并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对韩国华侨地位加以评估。结论是,由于韩国政府对外国人政策的变化,中国人在韩国的影响力日趋显著;受教育、人才等因素的影响,在韩华侨在韩国的地位并无明显改善;随着新华侨影响幅度的加强,在韩华侨社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韩国政府对于外国人的政策已有相应程度的改善,包容多种文化的政治态度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7.
雅典外邦人的社会地位与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霞 《安徽史学》2006,(6):13-19
作为一个主要由外来移民所组成的社会阶层,外邦人(Metics)是解读雅典城邦社会形态的重要载体.古典时代,雅典的开放和繁荣吸引了大批的外邦人.由于雅典公民的重农轻商意识和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外邦人不能从事农业生产与政治活动,但是在雅典的工商业与文化领域外邦人拥有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雅典外邦人以其独特的社会地位为雅典城邦的繁荣和稳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特殊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文欣 《沧桑》2008,(4):57-58
晋商作为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雄霸于中国500年。但论说晋商的辉煌业绩,往往忽略了女性的功劳。本文拟从分析商人妇在家庭和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享有的权利两方面来考察山西商人妇的社会地位,并具体分析形成此地位的原因。笔者认为在清朝前期,在务商的大环境下,妇女的社会地位相对于男性、相对于商人妇自身的付出是低下的,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沣西地区西周时期周人与殷遗民墓葬特征的比较,探讨了殷遗民的社会地位及其变迁.指出周人与殷遗民在埋葬时各自采用自己的方式彰显身份地位,殷遗民在埋葬习俗上本来具有一套不同于周人的传统,但这些传统在西周中期以后随着殷遗民社会地位的降低,逐渐减少或消失不见.  相似文献   

10.
清代黑龙江驿站服役的站丁及其家属——站人,由于共同的出身来源和清政府的歧视性政策,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自己独有的群体意识。这种意识也从另一方面起到了凝聚站人群体的作用。随着站人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站人的群体意识逐渐减退,最终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于明清之际一些杂剧的创作时间往往有认识上的错误,或者缺乏明确的认识。或者既已确认的时限范围还可进一步缩小。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作者汇集自己多年研究中的考辨心得.以供批评。  相似文献   

12.
王臻 《史学集刊》2006,(1):82-87
郎卜尔罕为毛怜卫女真的首领,明皇朝加强对所属边疆民族郎卜尔罕部的管理,朝鲜王朝也积极开展对跨境民族郎卜尔罕部的争取工作。朝鲜世宗王、世祖王在位时期,对郎卜尔罕恩威并重,既进行物质利诱,又予以武力打击,最终杀害了郎卜尔罕。对朝鲜擅自杀害郎卜尔罕的行为,明皇朝出面进行了干涉,从中反映出了明廷对待女真人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北洋集团与清末东三省新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7年,北洋集团借改设行省之机将势力移植东北地区。以徐世昌为首的北洋集团在东三省大力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农、工、商、交、金融各业;普兴教育,发展化事业;整顿军事防务,加强国防力量等。这些措施构成了清末东三省新政的主要内容,对清末民初的东北边疆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于至元年间大规模征黎行动的结束时间 ,学术界目前普遍认为是在至元三十年二月。本文通过对不同史料的勘比和元代文物的研究 ,认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结束时间应是至元三十一年二月而非至元三十年二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代广福窑朱书"大历元年"青绿釉枕是罕见的具有绝对纪年的唐代瓷枕实物资料。朱书文字提到的"广福窑"在今四川成都市崇州境内,中晚唐时期崇州窑业十分兴盛,广福窑是其境内系列窑口之一。该瓷枕胎和釉的特征与崇州天福窑青瓷一致,采用含铁量较高的粘土制胎、特殊品种的草木灰制釉。其海棠形造型是受到波斯金银器的影响,反映了唐代川西地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铭文推测,此枕为买地券性质,是迄今发现的年代较早的瓷质买地券之一。铭文行书,字体刚劲雄健、拙朴浑厚,颇得盛唐书体之精髓。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与淮军昭忠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在镇压太平天国及捻军的战争中兴起的以李鸿章为总首领的淮军,为了褒扬祭祀死于战场和积劳病故的官将兵丁,在全国各地修建的几所淮军昭忠祠,分析了李鸿章修建淮军昭忠祠的目的,叙述了淮军昭忠祠实行的入祀、祭祀制度、日常管理、资金来源,以及淮军昭忠祠的兴衰与李鸿章的特殊关系,从政治、文化等角度对李鸿章与淮军昭忠祠进行了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17.
杨龙 《史学集刊》2012,(4):23-31
在中国中古门阀政治的背景下,士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对于维护和提升其政治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北魏前期的汉族士人虽然在政治上受到较大的限制,但他们仍然试图在现有政治状况之下,通过社会交往建立社会网络,从而形成相互间的身份认同并获得有效的政治资源。乡里社会是汉族士人展开社会交往的基础,他们也十分重视。随着仕宦于平城的汉族士人逐渐增多,平城就成了北魏前期汉族士人社会交往的中心。以崔浩为中心的社交网络和青齐地区的汉族士人的交往成了这一时期较为明显的两种社会交往形态。当然,汉族士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往往受到政治的牵连。  相似文献   

18.
清中后期,由于固化的财政体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加之统治者应对方策失当与吏治败坏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地方亏空不可遏制地蔓延与恶化。官僚系统无法突破既有财政体制框架,只能通过制度间的内在转化,将财政压力通过蠲缓制度疏导和转嫁。但钱粮蠲缓之宗旨却与实际效果发生背离。  相似文献   

19.
明代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地域上看,明代人口分布并不均衡;从时间上看,明代前、中、后期各地区人口分布发生了一些变化。明代人口分布状况对社会经济布局、经济结构调整、城镇的发展、劳动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局部地区人口过剩和资源紧张等方面均产生了极大影响,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注历史时期城镇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不仅有助于传统慈善事业研究的深入,也是城镇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占有各种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完整展现了明末至1936年间天津慈善组织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并对其时空特点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