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盛革宇 《黑龙江史志》2013,(15):292-292
我国高校法学教育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法学教育实践性缺失问题,分析成因,结合高校法学教育特点,探索强化我国法学教育实践性的良策。  相似文献   

2.
游治  朱轩放  刘禹良 《神州》2013,(8):147-147
21世纪是对我国法学教育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世纪,那么我们如何正确的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法学教育能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为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开辟思路。  相似文献   

3.
田明星 《神州》2013,(33):120-120
对我国高校动画教育模式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在如今的社会中大多数人对国际动漫的热捧。但是在我过动画产业的发展中,非常的缺乏在动画这方面的高中级人才,这使我国民族动画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我国要加强高校对动画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各大高校对动画教育方面的人才培育力度。在当下,怎样最大限度的运用现有的动画教学资源来培养出我国动画中高级人才,是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和动画产业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4.
吴炬华 《神州》2014,(18):96-96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就要求各高校对计算机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计算机操作型人才为目标,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分析我国高校在计算机教育领域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突出该教育模式的优势,促进我国计算机教育模式的更新与改革。  相似文献   

5.
李泉 《丝绸之路》2011,(10):117-118
作为一种舶来的以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树立学生社会正义感和公益心为目的的新型法学教育模式,诊所法律教育在我国发展历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亟待解决,需要在明确诊所教育本质与价值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各种途径克服种种障碍。  相似文献   

6.
姚宇 《区域治理》2022,(4):101-104
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结构的变化在深刻地改变着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也对传统法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我国法学教育经多年积累,已逐步形成符合我国立法模式的成熟体系,但在中国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进入国际社会中心的国内国际两个背景下,也表现出中国特色元素不彰、理论实践融合不足、问题意识前瞻...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也随之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艺术的基础,为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也为我国高校艺术的教育带来了挑战。艺术人才是实现高校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沟通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和技术的发展。因此,加强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将对文化创意产业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影响以及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下,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并以此来推动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廖梓辰 《神州》2012,(12):9-10
劳动法学有其独立的调整对象和独立的法律部门地位。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也亟需提升劳动法学研究和教育水平。现行劳动法学的学科设置难以满足社会对劳动法学研究和人才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适时提高和调整劳动法的学科地位和学科设置。  相似文献   

9.
杨婷婷 《神州》2013,(31):120-12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也跟随社会进步的脚步逐步进行改革,在社会主意经济体制下,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一个学科的发展根基,更是对初中学生语文课程基础的有力保证。对于初中语文课程的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发展灵魂,更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基础。因此,做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就如何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周德军 《沧桑》2009,(4):98-99
传统的法学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学术的培养,忽视了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尤其是民事诉讼法课程,由于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仅仅灌输知识是毫无意义的。为解决这一矛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高校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将模拟法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克文 《神州》2013,(27):13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实施的不断深化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及迅速转型。因此在这样历史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所需人才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我国的学校教育又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因此,在当今社会发展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要,我国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大学作为我国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将时代发展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充分联系起来呢,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刘保升  马静 《区域治理》2022,(15):100-10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的要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教育趋势与方向.为了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针对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3.
以学术自由为挡箭牌在授课过程中的恣意背离了法学课堂价值中立的理性精神;唯司法考试是瞻等倾向反映了法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游离不定;教学语言欠规范以及教材选取随意等显示出常规法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失范,这些现象均折射出当前法学课堂教学规范性的偏离。唯有增强法学教学学术的研究,改革不合理的职称评定与考核制度,方可实现法学课堂教学规范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日本书讯     
日本评论社在战后很快出版了《法学全集》(共二十五卷)。接着,又编辑了《新法学全集》(共二十卷),是以新宪法为中心。该社对日本法学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战后经过了二十几年,法学和法学教育的发展比较显著,最近大学的法学教育也面目一新。该社为了迎接和纪念创建二十周年,重新鼓起干劲,又系统地编辑了《法学全集》,决心回答现代提出的各种要求,这就是正在出版的《现代法学讲义》。  相似文献   

15.
杜英超  余波  戴韧毅 《神州》2020,(6):207-207
现代科技发展带来了高校教育方式的巨大变革,加强高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效率,扩大教学资源,也符合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对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内涵进行分析,研究数字校园和教育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设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孙岩 《沧桑》2012,(6):106-108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党和我国社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趋势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发展一路走来,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高校)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其教育力,如何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问题使得培养出来的法律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现实需求。要发挥实训教学模式对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积极作用,同时要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基本目标完善法学实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秋芳 《风景名胜》2020,(2):0343-0344
为了全面客观反映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应对研究的相关情况,以 CNKI 数据库收录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应对研究的 790 篇期刊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 15 年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应对研究文献的 50 个高频词进行了分析,获得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应对的研究特征和发展趋势,分别是相关对策研究、体系构建研究以及法律法规研究。通过反思总结,新时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应对需结合新方法、新技术,在法律法规下建立家 - 校 - 医多方合作,理论实践相结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回顾新中国60年法治思想与法学教育发展,两者具有划分阶段一致性的特点,即共同经历了开创时期、中断时期、恢复时期和繁荣时期四个阶段。法学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之一,新中国对法学教育在法治建设中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明晰化、具体化的过程。同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考察,法学教育为法治思想培育了法律文化基础。转换角度分析,法治人格的塑造是法学教育的目标,新中国在明确法治人格含义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着塑造法治人格的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杜泽宇 《神州》2012,(35):147
当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共同目标就是培养具备全面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高等知识人才。而将人文教育同科学教育进行融合和统一也是当前和未来社会中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也是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目前我国高校内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做好高校人文教育同科学教育的融通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校人文与科学教育的融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