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文书中,有古小学类文本残片三件:80TB1:304,80TB1:002a和80TB1:151,在已公布的成果中,或定名有误,或未能识别.经过比勘和研究,可以确定这些写本分别是玄应<一切经音义>抄录本、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摘抄增订本和<切韵>的抄本.  相似文献   

2.
《玄应音义》实际上尚是一部未及完成的初稿,其成书年代涉及玄应的卒年。本文在逐字比勘《玄应音义》现存各本的基础上,考证了《玄应音义》的成书年代和传抄刊刻及早期版本。  相似文献   

3.
飞天又称香神,香音神,乾达婆,犍达婆等。《佛学大辞典》上说:“香神(天名)又名香音神。八部众之一,乾达婆神(Gandharva)食香,从身放香,故云香音神。”玄应音义三曰:“犍沓和。又云犍陀罗。又作乾婆。或云犍达婆。或云乾达婆。旧名也。今正言乾达缚。此云嗅香。亦云乐神。一云食  相似文献   

4.
俄藏ф368、дх00585、дх00586A、дх00586Cдх00211、дх00252和дх00255是玄应所释“放光般若经》音义的写卷,据我们比勘,дх00585、дх00586A的第一页中“珠玑居”与ф368“珠玑居衣反说文珠之”的残缺部位正好相合,可见二者原本是联缀在一起的。《玄应音义》的丽藏本所据本与дх00585、дх00586A第二页所据本可能相同,碛砂藏本和丽藏本所据本在传抄中既有误衍误脱等错讹,也有不同程度的增补和删略。碛砂藏本和《慧琳音义》所据本似都有增补,也可能дх00211、дх00252、дх00255和丽藏所据本已有删略或脱漏。由俄藏所载“放光般若经》音义可见佛经音义在敦煌的广泛流传和唐代佛教在敦煌的兴盛。  相似文献   

5.
俄藏Φ368、дх00585、дх00586A、дх00586Cдх00211、дх00252和дх00255是玄应所释《放光般若经》音义的写卷,据我们比勘,дх00585、дх00586A的第一页中"珠玑居"与Φ368"珠玑居衣反说文珠之"的残缺部位正好相合,可见二者原本是联缀在一起的。《玄应音义》的丽藏本所据本与дх00585、дх00586A第二页所据本可能相同,碛砂藏本和丽藏本所据本在传抄中既有误衍误脱等错讹,也有不同程度的增补和删略。碛砂藏本和《慧琳音义》所据本似都有增补,也可能дх00211、дх00252、дх00255和丽藏所据本已有删略或脱漏。由俄藏所载《放光般若经》音义可见佛经音义在敦煌的广泛流传和唐代佛教在敦煌的兴盛。  相似文献   

6.
《广雅疏证》据玄应《一切经音义》“盼?”条“《广雅》‘盼,视也’”将其增补进《广雅》。然而据我们考察,由于玄应对“盼”“眄”的关系没有清楚的认识,将“眄”误作“盼”。因此,王氏将“盼”补入《广雅》不确。对相关问题的考辨还可以纠正文献中的相关讹混。  相似文献   

7.
“盂兰盆”一词出自竺法护汉译《盂兰盆经》。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都在探讨“盂兰盆”究竟意味着甚麽。一般引用唐代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对该词的解释,即“盂兰盆”意为“倒悬”。自释迦牟尼时代一直至3世纪,佛经是用口语流传的。直至3世纪末,口传佛典才逐渐用梵文改写。唐代玄应缺乏对於印度口语的理解,因此他对“盂兰盆”的解释极其牵强,毫无根据。“盂兰”很有可能是来自梵文odana(米饭)的口语词形olan(a)的音写,这样“盂兰盆”就意味着“盛着米饭的钵”,《盂兰盆经》就意味着“饭钵经”。笔者认为《盂兰盆经》不是伪经,而是3-4世纪竺法护或其他某个译者自一部印度原典所作的汉译。  相似文献   

8.
《楚辞》文献学百年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灵庚 《文献》1998,(1):132-167
<楚辞>学历代居于相当突出的"显学"的位置,而且研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初期.但是,传统的学术研究总是跳不出"义理"、"音义"、"考据"三个模式.毫无疑义,这三个模式确是传统学术研究的结晶,仍然是我们今天研究<楚辞>文献乃至研究我国一切历史文献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9.
十三经注疏版刻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十三经与十三经注疏的形成 西汉只有<易>、<诗>、<书>、<礼>、<春秋>五经立于学官.东汉蔡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郋将堂谿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郋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1]这就是所谓的<熹平石经>.<熹平石经>共刻四十六石,收录<易>、<书>、<鲁诗>、<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相当于后来十三经中的七经.  相似文献   

10.
玄应和慧琳<一切经音义>前后相承,诠释了一千多部佛经中的词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入藏佛经的缩影,据其所释某部佛经的词语可比勘唐宋传本与今传本的异同,而由其所释各部佛经则可略窥其时入藏全部佛经的概貌,且玄应和慧琳征引了经史子集数百种古籍来阐释佛典词语,其中有的可与现有传本互补对勘,有的则今已失传而为其所独有,更显珍贵.因而,玄应和慧琳所释音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先秦传承至唐宋古籍的渊薮,在古籍整理硏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敦煌藏文密宗经典《白伞盖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伞盖经>是藏传佛教中十分重视的密宗经典,最早译自于吐蕃时代.目前,发现敦煌藏文佛教文献中<白伞盖经>有两种译本;后弘期编纂的藏文<大藏经>中有四种译本,本文重点对<甘珠尔>中的各译本之间及与敦煌本之间进行了比对,分析相互之间的关联.同时,通过解读<白伞盖经>的内容,探讨<白伞盖经>之所以受到吐蕃社会重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许绢惠 《敦煌学辑刊》2007,73(4):137-153
<金刚经>信仰在中国由来已久,自五世纪鸠摩罗什在中土翻译以后,该经的思想便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本文将以敦煌莫高窟为区域范围探讨<金刚经>信仰世俗化的过程.敦煌莫高窟有关<金刚经>的部分,除了大量的写经外,尚有十七铺金刚经变、<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经文>及<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本文则以<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经文>及<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为讨论重心.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中国的观音信仰非常盛行,其中<法华经>的翻译与弘扬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法华经>在中国至少有九种汉译.最具代表性的是竺法护于西晋泰康七年(286)所译<正法华经>,此经中的<光世音菩萨普门品>因宣扬该菩萨对世间苦难的救度,使得此品受到注目与信奉,后来也有单行本的<光世音经>流通.  相似文献   

14.
俄藏敦煌文献Ⅱx.2683、Ⅱx.11074残片,<俄藏敦煌文献>将其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李应存定名为<(黄帝内经)节选残卷>.本文经过研究,认为其所抄录之内容当为<针灸甲乙经>卷六之<阴阳大论第七>与<正邪袭内生梦大论第八>残文,故将其定名为<针灸甲乙经(阴阳大论、正邪袭内生梦大论)>.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中有"邦"、"封"二字,分别从"田"从"土",其字迹清晰可辨,判然有别.王国维<古籀疏证>云:"案:古封、邦一字"[1].此说一出,学界认同者甚众.李实<甲骨文丛考·释封>云:"古邦封一字,田土通作"[2].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说:"王国维以为……古封邦为一字.  相似文献   

16.
吴志光 《收藏家》2008,(3):37-39
符是古代常用的信用凭证。“符,信也。谓分而合之曰符。字从竹。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为信。”即古人对符的确切描述(《玄应音义·卷十》)。目前,无论从已知文献还是现存实物看,符的使用范围都限于官方。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调兵遣将的兵符了。此符在前秦及秦汉时多为虎形,  相似文献   

17.
唐陆善经为《孟子》作注,丁公著、张镒为之作音,北宋孙奭兼采三家之说成《孟子音义》二卷,今所见《孟子音义》有单行本和音义注疏合刻本两种.常见的十个单行本均来源于清人影抄明人所藏宋本,它们之间版本关系密切,值得梳理.另搜辑阮元、缪荃孙、王振声、黄焯等所校《孟子音义》文献信息,以备查考.  相似文献   

18.
武侠影片不仅是国内影坛的一大亮点,也是当今世界影坛上最富中国特色的电影种类.关于它的历史渊源,多有以上世纪80年代初<神秘的大佛>为开端,经<神鞭>、<武当>至<少林寺>形成高潮.……  相似文献   

19.
首先要说明的是,作为本文考察对象的这块唐刻<佛遗教经>残石,并非新出土的考古资料,它原本就在西安碑林,只是从来未被人注意,当然更不会被人研究.笔者也是不久前梳理碑林中与梦英相关的碑刻资料,借出梦英所书<十八体篆书碑>和<重书夫子庙堂记>(后者刻于前者之碑阴)拓本来读,才发现<重书夫子庙堂记>上方的那些楷书文字,是与此二碑毫不相干的另一篇文献.于是抄录其文,知是佛经,又于<大藏经>中检索,原来是<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佛遗教经>.  相似文献   

20.
冯浩菲 《文献》2003,(1):4-8
<诗经>中的<邶>、<鄘>、<卫>三国风都作于卫并邶、鄘之后,实际上都是卫国的诗篇,但传世经本没有独标为<卫>,却分标为三个国风.这样的分类起于何时,传统的看法是始于<诗>三百篇编辑之初.到了清代,顾炎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日知录>卷三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