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习语是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英汉习语中包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与文化信息。不同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物质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都是造成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英汉习语的翻译不应该仅仅是两种语言的形式上的简单转换,更应该是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仅从宗教影响的角度,通过中西对比的方式,浅析了白、黑、黄和红四种最具代表性的英汉色彩词在不同宗教中的各自独特的联想意义及其在现代中英文中的体现和应用,阐释了作为文化演变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宗教因素对语言词语意义的巨大影响力,从而展示了词语远非只承载其概念意义,在进行跨文化及语言交流时对其文化内涵及联想意义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是不同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因而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有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翻译不完全对等现象的存在,并通过文化转换,求同存异,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既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和内涵,又符合英汉各民族的语言习惯,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或最相似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有关颜色的词汇,如黑色、白色、红色、黄色等。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不同文化的异同。但由于民俗、地域以及价值观等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两个民族对各种颜色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象征的意义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中西方民族在颜色词的具体使用和理解上存在差异,造成了文化的误读,本文以红、黄两个颜色词为例,来解读颜色词背后带来的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5.
民族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民族社会的生活现实;某些新的词语产生以后,它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除文献与考古资料外,语言的遗迹为我们了解其社会历史文化,提供了又一途径。本文试就若干女真词语的语义分析,对女真社会早期历史文化的几个侧面,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hacin inenggi”是满语对译汉语“上元”而创制的节令词语,既承载了中原汉文化因素,又蕴涵着及其丰富的满族文化内容,反映出满族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民族文化关系等多方面的文化传承。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探讨满语“hacin inenggi”这一词语所蕴含着的文化语义,通过分析其词义的变化,探讨满族上元节节日民俗与满汉文化交流、交往与交融方面的深层关系,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满族节日独特的文化形式,揭示满族及其先世的民族性格、思维习惯方式等内在要素,亦可以透视满汉文化交往过程与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7.
景鹏 《丝绸之路》2013,(4):105-10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不同的方言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①通过对方言尤其是方言中的地名词语的探索和分析,能够更加充分地挖掘和展示当地民族丰富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作为晋语的一部分,陕北方言的地名词语不仅反映了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理地貌,而且记录了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融合的踪迹,折射着发生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农业文明,也暗示了上层统治阶级及下层平民百姓的某种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8.
洪艺维 《神州》2013,(4):133-13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着世界上千姿百态的文化。词汇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文化,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造成了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文化的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内涵。本文从汉泰谚语中动物形象对比入手,以辅助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英国和中国历史、文化、习俗、传统以及地理位置等等的不同,导致了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本文将从生存环境、思维方法和风俗习惯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习语进行比较,并探讨英汉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朱晶  孙哲 《神州》2013,(15):158-158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颜色打交道,中西文化中表示各种颜色的词汇体现了英汉两种文化中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都被赋予不同的情感,而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不同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只有了解英汉文化的背景知识,真正掌握表示颜色的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涵义,才能进行更有效、更顺利的交际。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面镜子,而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性别歧视现象。本文拟从历史文化渊源、排列、顺序、称谓和俗语等方面来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反映妇女地位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各具鲜明的特色,民族游戏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肯定和继承,并且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我园以中国民族文化为园本课题,尝试将民族文化的内容融入幼儿园的教学、游戏及环境创设活动中,处处渗透"浓浓民族风",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喜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一、园本民族文化主题内容的确定我园园本民族文化的主题定位为:传承民族文化,游戏快乐童年!全体教职工对少数民族的各项风俗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举例说明英语和汉语在词、词组、句子和语篇等四级语言单位都存在语序反向差异,然后指出并论证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两种语言本身性质的不同,其二是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毕节方言词汇的构成较为多元化,既有普通话转借词语;又有四川方言、贵阳方言、湘赣方言、吴方言词语;还有少数民族语词和英语语汇。这些词语共同组成了毕节方言词汇,其中又主要以普通话词语和四川方言词语为主。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移民的影响,文化教育的影响,地域因素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谚语,它们是在不同的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中产生的。从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智慧、处世哲学和共同心理,也可以看到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经济水平等发展变化的历史痕迹。谚语语言凝练,用很简单的话语即可表达深刻的内涵和寓意,极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春博 《风景名胜》2020,(2):0258-0258,0260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的魂灵、发展的根脉、强盛的标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代代民族后人的应尽责任和义务。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五十六个民族同气连根、荣辱与共、福祉同享的大家庭,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即传承和发展五十六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个也不能少。在民族文化中,音乐文化是一个重要成分,基于音乐教育者的本职,文章以传承满族音乐为视角,置于繁荣文化产业的大社会背景下进行探讨,提出“三强化”对策,即:强化遗产挖掘、强化学校教学、强化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7.
余可华 《神州》2013,(9):35-35
服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关服饰的词语随着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习俗、文化等增添丰富的内涵。本文以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词语为例,比较汉英服饰类词语的文化异同,指导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李明儿 《神州》2014,(6):140-140
文化的差异可能在范畴化的层面上发挥作用,在不同语言相互对应的词语中所概括的具体内容往往是因民族而异。汉语和韩语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所概括的具体内容不同,编码度也产生一些差异。汉语的“哥哥”被编为“■(男性称呼哥哥)”和“■■(女性称呼哥哥)”两个语码;汉语的“姐姐”被编为“■■(男性称呼姐姐)”和“■■(女性称呼姐姐)”两个语码。虽然汉语“妹妹”被编为“■■■([韩]女同生-[汉]妹妹)”一个语码,汉语“弟弟”被编为“■■■(弟弟)”一个语码,但是在上义义场、语用以及泛化程度上都存在差异。这是由不同社会文化发展所造成的结果,也是词语民族性特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因子分析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前国内外关于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的研究非常薄弱。民族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建筑及遗迹、服饰、饮食、工具及工艺品、语言及口承文化、节庆和习俗等6个方面共28个指标构成的系统。采用专家打分法采集相关数据,运用SPSS法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从而构建了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评价模型。运用模型,可以识别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有效解决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石琳霏 《丝绸之路》2013,(16):51-54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广告业已经十分发达,并且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广告语在广告诸因素中最具生命力、表现力,它是广告的存在基础和精神支柱,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只有注重对民族文化的研究,才能避免文化冲突,顺利实现广告跨文化传播。本文以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理论和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的价值取向理论为指导,对英汉广告所承载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进行了深层次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