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启量 《铁军》2020,(2):33-34
陶和寿先生一岁多时,父亲陶家齐与母亲朱维珍同时被日军刀劈于南京江宁湖熟的城岗头上。长大后,看到当地的老百姓、机关人员,还有学生都去他父亲墓前扫墓祭奠,他才知道,父亲是个烈士。从此,父亲陶家齐就在他的心中树起了一个高大的形象。稍长一些他就有了一个愿望:重走父亲走过的路,了解父亲的战斗故事,理清母亲陪伴父亲被日本鬼子残害而死的史实。  相似文献   

2.
覃江梅 《神州》2014,(11):262-262
<正>有一句话叫“父亲是孩子成长的灯塔”,虽然是俗语,但部分地说明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父亲参与早期教育,不仅仅对孩子的情感、认知、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家庭生活的幸福度有重要意义。随着《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民间开始广泛关注父亲参与家庭教育尤其是孩子的早期教育。但是,日常生活中的父亲角色与娱乐节目中的明星父亲的角色自然是不同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父亲参与早期教育进行思考和探索,减少父亲在早期  相似文献   

3.
周幼马 《纵横》2011,(2):12-17
迎接黎明 1972年,斯诺病危,他夫人向父亲求助。父亲马上去找廖承志商量,廖公去找了周总理,又报到了毛主席那里。主席派父亲带一个医疗小组赶到瑞士,然而为时已晚。斯诺临终前对父亲说,他非常羡慕父亲在中国走的这条路。他一手拉着父亲,一手拉着刚赶来的黄华大使,感慨地说:"我们三个赤匪又见面了。"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亨利·比利尔在《父亲要素》一书中说:“父亲在孩子眼中比母亲的影响更大,更为社会所关注。对父亲评价越高要求也越高,由此可见做一个好父亲并非轻而易举。”如果想做一个好父亲的话,在当前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必须认真回答:  相似文献   

5.
林爽爽  刘畅 《环球人物》2013,(18):48-51
父亲1991年离开我们,转眼20多年过去了。6月20日是父亲的诞辰,在这一天缅怀父亲,心中更加崇敬。我退休前曾任昆明市的副市长,和平年代单纯做行政工作,与父亲在战争年代、经济建设年代所面对的艰辛和挑战简直没法比,因此,更加感到父亲那一代人精神的可贵。从爱国主义到信仰共产主义我的父亲程子华,1905年出生在山西运城解州县,这里是"武圣人"关羽的故乡。父亲本姓苏,由于他的姨妈没  相似文献   

6.
我在整理父亲生平材料时发现,最先揭露南京大屠杀的贝德士信函是经由我父亲传递给国民政府当局的。我的父亲黄溥(1896-1982年)从事教育工作60多年,是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父亲是长沙  相似文献   

7.
史书动态     
正《父亲的声音》内容简介《父亲的声音》为朱家溍先生的女儿朱传荣怀念父亲之作。情真意切、文辞流畅。书中怀念父亲,同时怀念父亲的友朋:马衡、启功、王世襄、吴仲超、倪征燠、那志良、庄尚严、冯华等诸位先生,并由此构成那个时代旧式知识分子的人生写照,十分精  相似文献   

8.
父亲     
久违了,故乡!父亲去世后,我就再未回过魂牵梦萦的故乡。六年后,我终于踏上了那片生我养我的红土地,回到了父亲长眼的地方。 抚摸着父亲简朴的墓碑,老人临终前的情形历历在目。当时,父亲因肾衰竭、脑血栓并发,生命垂危,母亲强忍着悲痛通知千里之遥的我。当我匆匆赶到父亲床前的时候,他神志尚清楚,但说不出话来。望着父亲黯淡的目光和惨白的面孔,我心如刀绞。我意识到父亲即将永远地离开我们,非常渴望和他作最后的交流。看得出,他也很想跟我说话。可是,曾经是那样生龙活虎的父亲已经奄奄一息,只能哀伤、无助地看着我。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拉着父亲那双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宋云鹤出生在四川旺仓县山区的一个乡村。上世纪30年代初,中国红军第四方面军在这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红色政权——苏维埃政府。父亲的许多长辈在苏维埃政府里工作和任职。由于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父亲在十一二岁时就组织起一群孩子成立儿童团,并担任儿童团长。父亲于1933年正式参加了红军,那时他年仅12岁。我问父亲为什么会参加红军,父亲说,当时有偶然和必然。  相似文献   

10.
父亲一生热爱书法,在他的晚年,书法甚至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父亲的一生中和几位书法家有过友谊及交往,并收藏过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这些都成为父亲一生经历中值得回忆的记录。在我们保存的父亲收藏的书法作品中,时间最长的是胡小石先生的作品。胡小石,字光炜,浙江嘉兴人,比父亲年长十一岁,抗战期间与父亲都在昆明,并同在云南大学任教,当时胡小石任文法学院院长,父亲任文史系主任,因而时有接触。胡先生为人正直、笃实,在中国古文字、音韵学方面造诣很深,他开设的《中国文学史》课很受学生欢迎。父亲当时虽任文史系主任,但…  相似文献   

11.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许多爱国热血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我们的父亲就是这其中的一员。父亲张于道,字南明,1911年生于江苏省南汇县新场镇(现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的大户人家,家境富裕,而父亲又是大家族中的长房长孙,父亲名下的"长孙田"就有近千亩,父亲是含着金块出生的。  相似文献   

12.
模特儿据说吴承恩的父亲是个吃八方饭、五湖四海都到过的生意人。他走东闯西听到好多稀奇古怪的故事,回来就一个一个地讲给最爱听故事的承恩听。小承恩可爱听了,父亲讲完一个,他又叫父亲再讲一个,因此,父亲常常讲到深夜,他越听越有劲,一点也不瞌睡,一个劲地拉住父亲讲。承恩稍大些,便跟着父亲闯南逛北,跑了不少地方,见识了不少人,听到不少故  相似文献   

13.
怀念父亲张孝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父亲张孝若出生于1898年,明年是父亲诞辰110周年。父亲逝世于1935年,七十二年来,他的音容举止、谆谆教诲,恍如昨日,使我永难淡忘。我对父亲的怀念刻骨铭心,今日仅能以短文表达这种无尽的思念了。  相似文献   

14.
那一年,我28岁。父亲程子华安详的躺在灵柩里,像睡熟了一样。握着父亲那双冰冷残废的手,千呼万唤,多么希望能够唤醒他。我不愿相信,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隔开了我们。父亲说过,他对这一生是满意的。但是,我是遗憾的,命运为何让我和父亲这么早分开?泪眼望着礼兵们抬着父亲的灵柩缓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父亲给予我们很多教诲,但是最重要的也许是“忠诚”。父亲当时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律师,但他却专门为一个法律事务所工作了很多年。大萧条时期,祖父被诊断患了癌症,父亲没有钱给他治疗。法律事务所的一位老同事知道父亲的困境后,给他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支付医疗费。父亲为了报恩,一直为那个人服务。直到老同事去世,父亲才离开,在华尔街创办了自己的专利和商标法律事务所。  相似文献   

16.
父爱无言     
王涛 《南京史志》2009,(1):29-29
深远如海,细微似雨。父爱,无声无息却永存心间令我自立,促我奋进…… 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都不好。从懂事开始到上学,父亲的身影一直很少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别人都羡慕我有一个好父亲,高大的身材,威武,可我却恨他。我渴望父亲的关怀,父亲却长年忙于工作在外,很少和我说话间及我的学习,更不用说像现在有的父母那样为了孩子的成长忙碌。父亲,在我印象里只是一个模糊的身影。  相似文献   

17.
一路上有你     
父亲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父亲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遮蔽风雨。父亲,这一路上因为有你,我的生活才如此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8.
何理良 《百年潮》2022,(6):45-55
<正>我母亲王艾英1925年同我父亲何思敬结婚,我于1926年7月在日本东京出生。1927年1月,父亲受聘回广州国立中山大学任教,在父亲回国后我即随母亲居住到外祖父王风飞家里。在我10个月的时候,母亲得知父亲在中山大学的生活已得安顿,即带着我乘船到广州同父亲会合,住在广州市东山区。  相似文献   

19.
朱德同志和吴玉章同志在一九四○年九月下旬曾写信给我父亲李根源谈到百团大战的问题。我父亲于一九三八年从西安回到昆明,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不断将《解放月刊》寄给我父亲,这两封信也是从西安寄来的。我父亲在抗日战争三周年纪念日写了《“七七”三年抗战纪念感赋五绝句寄慰前敌将帅诸公》,发表在重庆《大公报》上。朱德同志和吴玉章同志看到了我父亲的诗后,分别和诗五首,与信一并给我父亲。我父亲在编《永昌府文徵》中保存了这些极珍贵的史料。现加注发表。  相似文献   

20.
何嗣珈 《纵横》2010,(9):20-22
抗战前夕,时任私立北平中国大学代理校长的父亲何其巩曾应蒋介石之邀赴杭州会晤蒋介石。父亲谢绝了留在南京做官的邀请,决定留在北平继续办学。抗战爆发后,杨秀峰向父亲转达了中共中央的意见,建议中国大学在北平继续办下去,希望父亲留在沦陷区为人民做些工作。父亲临危受命,承担了坚持地下斗争的重担,并当即请杨秀峰向中共中央表示“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