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波茨坦会议与美国中苏政策的转折(1945年7~8月)
引用本文:张振江. 波茨坦会议与美国中苏政策的转折(1945年7~8月)[J]. 史学月刊, 2004, 7(12): 74-80
作者姓名:张振江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广东,广州,510632
基金项目:暨南大学 2 0 0 4年度人文社科引进人才项目《冷战与内战 :美苏争霸与中国内战的起源 ( 1945~ 1946)》的部分成果
摘    要:《雅尔塔秘密协定》签订后,美国的对苏政策一直处在矛盾之中:一方面,杜鲁门政府不希望苏联通过参加对日战争的机会扩大其在东亚的影响;另一方面,太平洋军事战略又需要苏联的加入。1945年7月上旬中苏谈判开始后,斯大林对外蒙古特别是对中国东北的要求更是引发了美国官员的担忧。原子弹的出现恰逢其时,迅速成为美国政策逆转的契机。围绕中苏谈判,波茨坦会议期间的美国最高决策不但积极支持中国抵制苏联的要求,试图以中苏谈判拖住苏联参战的步伐,甚至还谋求抢占中国的大连港口。二战还没有结柬,姜苏在东哑的竞争与对抗的帷幕就已拉开。

关 键 词:美国对外政策 中苏谈判 波茨坦会议 原子弹外交 中美关系 美苏关系
文章编号:0583-0214(2004)12-0074-07
修稿时间:2003-10-09

The Potsdam Conference and the Turning of American Policy towards Sino-USSR Relations
ZHANG Zhen-jiang. The Potsdam Conference and the Turning of American Policy towards Sino-USSR Relations[J].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2004, 7(12): 74-80
Authors:ZHANG Zhen-jia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