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石窟砂岩的毛细吸水与变形响应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张悦 章云梦 黄继忠 |
| |
作者单位: | 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上海 200444;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44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2019YFC1520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4200726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20M671075) |
| |
摘 要: | 针对云冈石窟、乐山大佛和大足石刻,选择当地新鲜砂岩开展蒸馏水一维毛细上升试验,获取吸水质量和浸润前锋演变趋势,同时利用三向应变花测定试样不同高度处表面局部微应变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微观结构特征对宏观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毛细吸水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吸水率以及毛细高度随时间变化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乐山砂岩和大足砂岩;云冈、大足和乐山砂岩局部微应变的最终值依次增加,且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异,其变化趋势与浸润前锋运移密切相关,竖直和斜45°应变表现为先收缩后膨胀;砂岩毛细吸水和水化变形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别是孔径分布和黏土矿物成分,其与文物真实产生的粉化、崩解、开裂和片状剥落等表面风化病害的形成密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毛细水相关的劣化机理揭示提供丰富的参考数据,并向类似文物的病害评估与科学保护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关 键 词: | 砂岩质文物 毛细上升 水化膨胀 微观结构 劣化机理 |
收稿时间: | 2021-06-24 |
修稿时间: | 2021-09-27 |
|
|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