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非正规就业视角下的制造业空间重构——基于2000、201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
作者姓名:张延吉  张磊  吴凌燕
作者单位:1. 福州大学 建筑学院, 福州 350116;
2.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2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4CSC017);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摘    要:我国制造业的空间重构不仅表现为整体格局和职能强度的变化,更体现在内部构成要素的分化上。我国从事制造业的正规与非正规从业人员比例由2000年的41.7:58.3转变为2010年的29.3:70.7。两者的空间结构差异明显,非正规就业密度由沿海向内陆逐步递减,而正规就业在内陆省会城市存在明显高地。本文分析了制造业重构过程中的六类城市及其分布变化。研究表明,全球化进程和就业门槛显著促进了非正规就业增长;非正规就业也与经济发展存在共生关系,但与制度环境并无显著关联;此外廉价劳动力、市场可达性与规模经济对制造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关 键 词:非正规就业  制造业  空间重构  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  
收稿时间:2015-02-17
点击此处可从《人文地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人文地理》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