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造纸术起源新探 |
| |
作者姓名: | 郭伟涛 马晓稳 |
| |
作者单位: | 1.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2.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价值挖掘与传承传播研究”(20&ZD309);;冷门绝学专项“出土简牍与汉代西北边疆治理研究”(22VJXG054)阶段性成果; |
| |
摘 要: | 综合出土文献,早期“纸”字表示的是丝质物品而非植物纤维纸。因为工艺和外观相似,不便于书写的早期纸张也被称为“纸”。随着纸张的改良和迅速普及,人们为了语义的合理化,创造出“帋”字代替“纸”字表示纸张。不过,“帋”字并未完成历史使命,而“纸”字逐渐被稳定用来表示纸张,其早期含义湮灭不彰。六朝人对“纸”、“帋”两字的交替演变缺乏正确了解,望文生义阐释两字形体,认为早先的“纸”表示丝纸,后出现的“帋”表示植物纤维纸。这一影响深远的误读得以纠正,造纸术起源的探索方有坚实的基础。
|
关 键 词: | 造纸术 蔡伦 出土文献 《说文解字》 《后汉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