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流动性政治的地理学研究:缘起与议题
作者姓名:陶伟  林可枫  汤佩  梁锦锋
作者单位:1. 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广州 510631;2.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24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161)
摘    要:流动性是连接人、地、物并传达意义的方式,同时也是接触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历并将继续经历深刻的社会转型,流动性成为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地理学对流动性的关注始于交通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着重对流动的机制与效率进行探讨。20世纪90年代的“流动转向”引发了学界对“流动”问题的反思,“新流动性范式”应运而生,流动现象背后的差异化、公平正义等社会文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流动性政治”的概念由此诞生,并成为新流动性范式研究中富涵学术与实践价值的一项重要议题。地理学认为流动性已成为空间、地方、网络、尺度和领土之外的一个重要概念,需将其置于地理学科研究的中心并关注多样化的流动实践及其蕴含的丰富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关于“流动性政治”的学术进展,从流动性治理中的政治角逐、流动中的情感、体验与适应、流动作为一种增加资本的方式、流动权力博弈的中介与产物四个维度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同时结合中国特定社会文化情境对一带一路和交通强国建设、流动性政治视角下的地缘政治研究等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中国本土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 键 词:新流动性范式  流动性政治  流动性地理学  
收稿时间:2023-07-05
点击此处可从《人文地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人文地理》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