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近代地方文化的跨地域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粤乐和粤曲在上海
引用本文:程美宝. 近代地方文化的跨地域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粤乐和粤曲在上海[J]. 近代史研究, 2007, 44(2): 1-17
作者姓名:程美宝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基金项目: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资助项目“从全球文化史的视角审视香港”,“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的项目成果之一
摘    要:上海自开埠以来,吸引了大批来自广东的商人,他们在沪上陆续建立起各种同乡、同业和其他文娱组织,赞助举办各种粤剧、粤乐和粤曲活动。1920—1930年代,粤剧、粤乐和粤曲在上海一方面吸纳了其他剧种和音乐文类的特色而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关键性的变化;另一方面,其本来不一定十分明显的地域标签,也在这种特殊的情境中得到强化。当时粤乐的创作和实践活动,更是在一个探索何谓“国乐”的大语境中进行的。此外,在上海兴起的时代曲,也为粤曲注入了新的调子,至30—40年代,新兴的国语时代曲被大量地引进粤曲之中;而粤曲的粤方言特色,也在这个时候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从20—30年代粤剧、粤乐和粤曲在上海的发展可见,近代中国“地方文化”的特性,往往是在一个跨地域的情景中塑造和凸显的。

关 键 词:粤剧  粤乐  粤曲  粤商  上海
文章编号:24046846

The Trans-locality of Local Cultures in Modern China: Cantonese Opera, Music, and Songs in Shanghai, 1920s-1930s
Cheng Meibao. The Trans-locality of Local Cultures in Modern China: Cantonese Opera, Music, and Songs in Shanghai, 1920s-1930s[J].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2007, 44(2): 1-17
Authors:Cheng Meibao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