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海曲汉墓漆纱工艺及物料探源
作者姓名:徐军平  王鉴兰  刘靓  吴双成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山东济南 250100;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6;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 201620;波士顿大学,美国波士顿 02215;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山东济南 250100;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 100013;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1803123)
摘    要:日照海曲汉墓出土的漆纱残片是目前已报道的山东地区考古发掘出土较为罕见的汉代织物遗存,也是整个山东地区较早期的珍贵丝织品实物资料。髹漆是中国优秀传统工艺之一,亦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独特的织物整理技术。汉代在冠和履的制作过程中,使用漆的涂层,实现了现代织物整理类似的目的,即功能改性纺织品:使丝织品达到硬挺、坚牢和防水的目的。通过超景深显微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检测方法对黑色网状结构残片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推断发掘出土的网状结构为:内部芯线为蚕丝,外部为髹饰大漆。大漆涂料中加入了朱砂等作为显色成分。特别根据激光拉曼光谱数据等分析,发现在漆纱工艺中存在钠长石作为漆灰添加剂的情况。通过对海曲地区所在胶东半岛的贝丘遗址分布进一步了解,研究大胆猜测并验证了漆纱的漆灰成分有可能源自对贝丘遗址的贝类遗存的利用,并为追溯人类早期对海洋自然资源利用及海洋地域考古、早期工艺物料的来源提供参考价值。

关 键 词:织物  髹漆  漆灰添加剂  涂层  
收稿时间:2022-03-01
修稿时间:2024-10-09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