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早期铁器时代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刘成 刘杨幸和 卓娅·巴合提 郑颉 |
| |
作者单位: |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西北大学,陕西西安 710127;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陕西西安 710127;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阿勒泰地区博物馆,新疆阿勒泰 8365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2020YFC1522001) |
| |
摘 要: |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的最北端,与欧亚草原之间存在丰富的文化交流,而冶金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紧密相关,为探究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冶金发展情况,选取9件草原游牧文化的代表性器物——铜鍑和马具,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及双通道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16个样品进行金相组织分析和成分分析,并探讨其制作技术特征。研究发现阿勒泰地区的早期铁器时代铜器普遍采用范铸工艺,其成分主要为红铜、砷铜、铅砷青铜。该分析结果为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冶金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
关 键 词: | 新疆阿勒泰 铜鍑 成分分析 金相组织 |
收稿时间: | 2022-03-09 |
修稿时间: | 2022-06-18 |
|
|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