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成都光华村街唐墓出土琥珀的红外分析
作者姓名:肖琪琪  易立  饶慧芸  杨益民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100044;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北京 100049,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71,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100044,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1702186),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资助(2013281)
摘    要: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意识到琥珀的装饰和药用价值,汉代开始从西域引入琥珀,唐代时琥珀已比较常见。我国古代琥珀多为进口琥珀,琥珀产地分析可以反映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国内仅对私人琥珀藏品进行过分析,考古出土琥珀的科技分析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判定成都光华村街低阶官员唐墓出土红色饰品为琥珀;再与若干产地的琥珀开展红外光谱对比,鉴定其产地为波罗的海地区。琥珀经过丝绸之路到达蜀地并为低阶官员所使用,足见唐代琥珀制品的盛行及当时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的盛况。

关 键 词:红外光谱分析  琥珀鉴定  波罗的海  琥珀之路
收稿时间:2018-05-15
修稿时间:2019-01-02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