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制度改革对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刘望保 翁计传 |
| |
作者单位: |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
| |
摘 要: | 住房制度改革是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住房制度改革后,城市居民可根据自身社会经济特征和消费偏好,选择居住区位和住房与邻里质量,住房选择行为相对自由化。商品房的开发在住房制度改革后得到鼓励,房产商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引下,自主选择投资区位,建设不同层次的住房和邻里,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居住需求。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工龄的职工在享受房改房的机会明显不同,造成享受者和未享受者住房条件的差异,从而形成居住分异。公共部门的干预使得住房类型构成多样化,出现了经济适用房、房改房和廉租房等资助房,与商品房并存;种种约束条件使得社会群体在不同类型住房中分布并不均衡,形成居住分异。
|
关 键 词: | 住房制度改革 居住分异 社会空间效应 |
文章编号: | 23904287 |
收稿时间: | 2005-12-17 |
修稿时间: | 2005-12-17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人文地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人文地理》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