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长沙窑铜红釉上彩的显微分析
作者姓名:栗媛秋  杨益民  张兴国  张兆霞  姚政权  朱剑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2.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4.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    要:长沙窑创烧于唐代,是隋唐时期外销瓷的大宗。已有研究认为,长沙窑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有两大突出贡献,其中之一便是最早在中国制瓷史上运用铜作呈色剂在高温中成功烧制出红釉和红彩等彩瓷。本文选取长沙窑铜红彩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X荧光光谱分析、反射光谱、岩相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该样品釉彩部分进行了成分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样品是一件乳浊釉上施红彩的釉上彩器,釉面的乳浊效果由大颗粒分相和析晶导致的米氏散射而造成。

关 键 词:长沙窑  铜红彩  釉上彩  乳浊釉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