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安徽淮北渠沟遗址古人类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与石器功能的淀粉粒分析
作者姓名:杨玉璋  廖静雯  张义中  姚凌  李为亚  崔启龙  张居中
作者单位:1.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3.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772172;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项目 132311KYSB2019000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文科”基金 YD211000201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973计划 2015CB953802 资助;
摘    要:渠沟遗址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遗址,为了解该遗址先民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及部分石器功能,本文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对遗址出土的15件石器残件进行了表面残留物提取与分析,结果发现了来自粟、薏苡、小麦族、菜豆族等4类植物种属的淀粉粒共24粒,其中粟淀粉粒是迄今为止淮河中游地区年代最早的旱地农作物证据。结合炭化植物遗存分析结果,发现早在距今8800年左右,淮河中游已经产生稻粟兼作的农业模式。观察遗址出土石磨盘、石磨棒与石刀表面淀粉粒残留物的种类以及损伤特征表明,石磨盘和石磨棒在当时曾被用于对粟、小麦族及薏苡等植物种子进行脱壳、碾压或研磨等加工处理,而石刀可能主要用于收割禾本科植物。本文研究结果为探索淮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先民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农作物结构演化与石器功能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 键 词:渠沟遗址  淮河中游  淀粉粒分析  植物资源利用  石器功能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