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的纂修及其缺陷 |
| |
引用本文: | 戴逸. 《清史稿》的纂修及其缺陷[J]. 清史研究, 2002, 0(1): 1-6 |
| |
作者姓名: | 戴逸 |
| |
作者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 |
摘 要: | 我国有易代修史的传统,每当前一个朝代的统治结束,后继的政府为了吸取历史经验,要为前一代修史,如此继承绵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典籍,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就是这样形成的。清朝覆亡以后,后继的民国政府很快启动纂修清史工作。经民国政府国务会议议决,1914年3月9日,大总统袁世凯下令设置清史馆,聘赵尔巽为馆长,“延聘通儒分任编纂,踵二十四史沿袭之旧例,成二百余年传信之专书,用以昭示来兹,导扬盛美,本大总统有厚望焉”①。(赵尔巽为汉军旗同治进士,曾任清山西、湖南等省巡抚,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死后,由柯绍 代馆长。…
|
修稿时间: | 2001-10-20 |
The Compiling of Draft of Qing dynasty and Its Shortcomings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