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治理模式分异对旅游地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阳朔遇龙河景区个案分析
作者姓名:杨昀  保继刚
作者单位:1. 苏州科技大学 商学院, 苏州 215009;
2. 中山大学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广州 51027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148,41571137);苏州科技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331711805)
摘    要:如何实现有效治理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以阳朔遇龙河景区为个案,归纳其治理模式空间分异的类型与特征,解读不同模式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效应,发现:①村企共治模式中,各治理主体形成互助依赖的伙伴关系,资本互补、信任互惠、层级协同、信息对称、相互监督,能够兼顾效益、秩序与公平,游客满意度最高,呈现良性可持续发展态势;②社区主导模式中,治理主体权力失衡、信息不对称、短期工具理性、监管机制难以发挥持续实效,导致旅游秩序最差,游客满意度最低,不利于长远可持续发展;③政府主导模式中,政府公司治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导致商业效益较差,未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关 键 词:治理模式  旅游治理  旅游地发展  影响机制  遇龙河  
收稿时间:2017-11-03
点击此处可从《人文地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人文地理》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