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
| |
作者姓名: | 鲁恺 朱源婷 马国凯 李凡 谢梦莹 单辉恒 陈琳 李振宇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贵州六盘水 553001,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5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
| |
摘 要: | 石质文物破坏问题不仅在于人为破坏和表面污染,更多来自自然因素对文物的破坏,例如,日晒雨淋、风沙吹蚀、地表水的冲刷、地震、地下水的侵蚀溶蚀。为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华岩摩崖石刻露天石质文物病害进行探查,采用无损探测的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和探地雷达方法,直接找水的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成功探测出摩崖石刻依附岩体地层含水分布状况。探地雷达方法探测出依附岩山体内岩溶、裂隙的发育状况。两种方法探测结果发现,石刻依附岩体内岩溶、裂隙发育,部分区域岩溶裂隙带已成为地下水汇聚场所或流通通道,对阳华岩摩崖石刻构成了极为严峻的侵蚀威胁。两种方法解释结果互为验证,研究结果为阳华岩摩崖石刻的病害治理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
关 键 词: | 地面核磁共振 石质文物 病害 文物保护 |
收稿时间: | 2017-12-30 |
修稿时间: | 2018-06-0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