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公园”通过资源保护、展示复原和社会化利用,逐渐成为国际考古遗产实践的重要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开展了多样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在近十年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展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物象建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资源管理、展示复原、社会化管理等方面的不足。结合欧美地区以及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经验,基金会模式、市场机制优化与多元需求协调是提升遗址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随着“国家遗产”向“社会遗产”转型的逐步推进,中国考古遗址公园正在探索适应本土需求的发展模式,努力为中国考古遗址公园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全球遗产管理提供借鉴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