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有关30年代中后期贵州禁烟运动的由来及其认识
引用本文:秦和平. 有关30年代中后期贵州禁烟运动的由来及其认识[J]. 贵州文史丛刊, 2001, 4(3): 51-61
作者姓名:秦和平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摘    要:贵州曾是旧中国的鸦片主产区和外销地,鸦片给贵州各族人民带来的灾难十分恶劣,罄竹难书.30年代中后期,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下,贵州再次开展禁烟运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本文分析30年代中后期贵州禁烟运动的由来,认为禁烟运动的开发既寓有断绝黔省军阀的财源、消除割据势力的一面;也包含改造黔省、建设抗战后方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禁种、禁运和禁贩三个方面着手,介绍其措施的演变、作用,以及成败得失.最后,影响贵州禁政的某些因素.政治的原因是:1.地方势力没有什么反抗的力量,禁令推行较为顺利;2.民族地区种植现象不甚突出,缺乏有“组织“的反抗,解决偷种问题比较容易;3.推行禁种的步伐较为稳妥,对社会经济的触动力度不大.经济的原因是:1.避免与烟商争利,谋求其积极支持,消化存土,积累资金,投资新兴产业;2.积极实施作物替代,促进经济的发展,转移支付收入,弥补禁烟后遗留的缺口.

关 键 词:30年代中后期  贵州  禁止鸦片
文章编号:1000-8750(2001)03-51-10

The anti - opium campaign in Guizhou during the mid - and - later 1930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