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平等而不平等——从学校向工农开门看新中国的教育平等努力(1949—1965) |
| |
作者姓名: | 王爱云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 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100009 |
| |
基金项目: | 北京师范大学朱汉国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社会史”(10&ZD077)的阶段性成果。 |
| |
摘 要: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争取工农群众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作为己任。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使广大人民获得了平等的受教育权,但是长期以来工农教育劣势却不是自然而然就能改变的。学校向工农开门就是中国共产党为增加工农受教育机会、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在实践中,虽然采取了各种优先照顾工农青年、工农子女入学的措施,但是工农入学机会尤其是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却一直不能与其他群体相比肩。于是,1958年以后学校向工农开门力度进一步加大,并且随着阶级路线的贯彻,一些"剥削阶级"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受到限制。这就使新中国教育平等的价值追求呈现"为了平等而不平等"的特点。
|
关 键 词: | 学校向工农开门 教育权利平等 教育机会平等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