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鲁番胜金店墓地出土煤精制品的科技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孙诺杨 王龙 韩宾 饶慧芸 杨益民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100044;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北京 100049;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新疆吐鲁番 838000 |
| |
基金项目: | 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
| |
摘 要: | 煤精独特的质地与光泽使其成为制作装饰品和工艺品的重要原料之一,自新石器时代中期便在我国作为艺术载体而出现。目前煤精制品的鉴定主要依据外观形貌、划痕颜色和破坏程度较大的煤岩学分析,无损或微损的科技分析甚少。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红外光谱及同步辐射显微CT技术对新疆吐鲁番西汉时期胜金店墓地出土的一枚黑色珠子开展了无损和微损分析。结果表明,珠子为煤精制品,结构均匀,制作时采用了对向钻孔工艺并经过了打磨、修整处理。煤精制品自西汉以来逐渐出现在低阶人群墓葬中,这种消费大众化现象可能与汉代煤的首次大规模利用有关;而煤精制品自汉代开始在新疆地区零星出现,推测新疆煤精制品的利用很可能是汉文化影响的结果。
|
关 键 词: | 煤炭开采 煤精 生物标记物 显微CT 文化交流 |
收稿时间: | 2020-09-13 |
修稿时间: | 2021-04-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