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云南大理黄矿厂遗址银铅冶炼技术研究
引用本文:吴慧敏,王雨晨,刘思然,华春湧,刘田,孙傲.云南大理黄矿厂遗址银铅冶炼技术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4,36(1):32-43.
作者姓名:吴慧敏  王雨晨  刘思然  华春湧  刘田  孙傲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 100086;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云南大理 671014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21DTR044)资助
摘    要:云南大理黄矿厂遗址是一处明清时期大型银铅生产遗址。在以往研究中,已有学者对该遗址的开采年代、银课总额进行了梳理,但在冶炼技术复原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黄矿厂遗址四个地点冶炼的炉渣,对黄矿厂遗址银铅冶炼技术进行了重建。研究结果显示,黄矿厂遗址各地点炉渣可依据其形态特征、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以及铅同位素比值的差异分为A、B、C、D四类。A、B、C类炉渣使用焙烧还原熔炼法,D类炉渣则使用铁还原沉淀熔炼法进行冶炼。铅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B、C类炉渣所用矿石的铅同位素特征近似,D类炉渣则具有明显偏高的铅同位素比值。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显示B类炉渣的δEu呈负异常,而其他三类均为轻微正异常。A类炉渣中一件含有高放铅,其余为与B、C类近似的普通铅,微量元素含量较为离散,分布范围远大于其他各类,显示了较为多元的银铅矿物来源。综上,黄矿厂遗址工匠可能使用了多种不同工艺进行冶炼,所用铅矿物可能来自多个不同矿床,显示该遗址在较长的生产周期中发生了多次生产技术与资源的变迁。

关 键 词:明代  白银  炉渣  冶炼  矿料
收稿时间:2023/11/6 0:00:00
修稿时间:2024/1/11 0:00:00

Lead and silver production at Huangkuangchang site in Dali, Yunnan
WU Huimin,WANG Yuchen,LIU Siran,HUA Chunyong,LIU Tian,SUN Ao.Lead and silver production at Huangkuangchang site in Dali, Yunnan[J].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2024,36(1):32-43.
Authors:WU Huimin  WANG Yuchen  LIU Siran  HUA Chunyong  LIU Tian  SUN Ao
Institution:Institute for Cultural Heritage and Histor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6, China;Museum of Dali Bai National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 Dali 671014, China
Abstract:
Keywords:Ming Dynasty  Silver  Slag  Smelting  Mineral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