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当代西方情感史学的由来与理论建构
作者姓名:赵涵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430072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大革命危机下的英文社会情绪研究(1789-1815年)”(项目编号
摘    要:
在20世纪的较长一段时间里,情感因被视为理性的对立物而受到史学家的冷落,他们将情感史归纳为人类用理性约束激情的历史,形成了以"文明化"为主旨的情感史观。20世纪下半叶,在心态史、心理史等史学潮流和多学科交叉的共同推动下,史学家开始将包括情感在内的心理因素作为观察、分析和阐释历史的维度。世纪之交,雷迪和罗森维恩等人通过吸收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成果,为情感史研究提供了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框架。新的理论表明情感不仅拥有自己的历史,还对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它为探究历史上的情感规范及其背后的社会认同和权力运作机制,以及人们为维护、贯彻或对抗该规范所采取的手段等问题,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关 键 词:情感史  情感的文明化  情感规约  情感体制  情感共同体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