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桂平博物馆馆藏东汉双耳铜甑铸造工艺及其保护修复研究
作者姓名:黄献源  刘彦琪  朱丽彬  卢影  关晓武  吴世磊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广西桂平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摘    要:广西桂平博物馆藏东汉铜甑对于研究广西地区青铜器冶铸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器物长期保存于潮湿环境中,矿化严重、保存状况较差,亟须保护修复。本研究应用X射线影像观察、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模拟实验验证等方法研究了器物的铸造工艺、合金成分以及锈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该器物为整体铸造成形,器物铸造时使用了轮制技术、刮板造型工艺以及铸后刻纹的工艺,箅部范块制作过程是用器身模翻制器身范后脱模,将器身模的圈足部分切下,然后在圈足泥模上刻出箅部型腔。在此基础上,遵循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力求将传统的文物修复手段与现代修复理念相结合,通过除锈、修补等保护修复措施后,不但提高了器物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达到了可以展陈,发掘文物潜在价值的要求。

关 键 词:东汉  铜甑  修复  铸造工艺
收稿时间:2015-10-26
修稿时间:2016-09-2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