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吟诵昭君的诗词古往今来不可胜数,然而由于时代和个人经历的不同,昭君诗词呈现出多元的文人情怀,而耶律楚材作为少数民族的上层精英,第一个吟咏昭君的少数民族文人,其吟咏昭君的诗词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独特性。在耶律楚材的昭君诗词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其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浓厚的儒家思想,这一点对于少数民族来说难能可贵,诗词用典中所体现的汉家文化素养以及儒家大一统的观念不仅对耶律楚材本人,而且对整个蒙古民族的政治文化进程都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许纪霖未曾料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成为新闻的主角——他进驻B站,作为一名up主开讲中国传统文化课。第一课,他讲的是《儒家替谁背了重农抑商的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中国人信奉儒家伦理,重义轻利,历代统治者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最终导致商业不发达。许纪霖认为"这只是一种错觉"。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作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驱者,其思想的建构,尤其是民生主义,与儒家经济伦理有着十分密切的承继关系。一方面,他将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置于思想的首位;另一方面,又力求在这之中实现儒家先哲代代相承的大同理想。重要的是,他将思想的建构置于知识的领域,目的不仅在于制度的变革和创新,而且也在于社会道德的完善和价值的重建。因此,孙中山思想鲜明地体现出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的融汇贯通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4.
李玉洁 《史学月刊》2007,(11):122-125
耻辱观是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当人们在社会上的贫富强弱尊卑的差别出现以后,强势群体向弱势群体施辱,就使弱势群体感到羞耻。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与道家学派对待耻辱有不同的理解和应对态度,即有不同的耻辱观。儒、道两家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他们的社会人生观也截然不同。今就儒、道两家的耻辱观进行比较研究,以就正于学术界的同仁和方家。一儒家学派的耻辱观礼、义、廉、耻皆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然而,在道德修养方面,儒家把“耻”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论语.子路》记载: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史上,历代的和谐思想由来已久,我国政府2005年年初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是有其深远的思想文化基础的,并非是理论上的凭空创造,而是从中华法律文化思想宝库中采撷出的思想精华并加以理论创新而来。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6.
儒家不仅关注社会和谐,而且关心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产生了儒家生态意识。儒学是传统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生态意识诞生于中国传统社会,其生态意识具有既区别于现代生态伦理学、又有别于道家等其他传统生态意识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贯穿于其发生、主张内容和实施要求等各个方面,从而将其生态意识落到实处,在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段超 《史学月刊》1999,(2):25-29
文章详细地叙述了明清商业文化中儒家伦理精神的多种表现,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儒家伦理精神渗透于商业文化中的原因,并就明清商业文化的儒家伦理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第一部分,即《诗论》,其第10号简和第13号简都提到《汉广》一诗,并且进行了较多评析.这对于解决聚讼不已的《诗@汉广》的"游女"身份及诗旨等问题有很大启示.分析《汉广》诗意,可见诗人实在"不可得"与"不可能"之间犹豫徘徊.事物的"可能"与"不可能",并不受礼义界限的影响,而是基本上与礼义无关的事情.然而,事物的"可得"与"不可得"则是礼义影响的结果.《诗论》简,对于《汉广》一诗的评析在所有关于情爱诗篇的说解中显得尤为深刻而重要.孔子对于《汉广》的评析,与《韩诗外传》、《说苑》所记遇浣女事皆表明了孔子的情爱观.其情爱观的中心是赞成男女在礼义的范围内的情爱,提倡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于爱情大胆追求,而不是对于男女情爱予以排诋.男女间必须授受不亲"],应当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只是后儒之见,孔子之时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9.
接续是指对儒家道统在承继基础上予以新时期之创发,是接与续的统一.在承继先秦儒家道统论、宋明儒家道统论基础上,现代新儒家吸纳新鲜元素而充实之,以重构现代儒家道统论.异构是接续传统儒家道统,构建现代道统的一种方式.通过对佛学、西学的批判、比较,以求其异,以此来彰显和重构儒家道统."五四"时期,在国内思想界人文主义回归的背景下,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冯友兰通过反省传统儒学,以宋明儒家道统论为其理论渊源,通过中、印、西之比较而进行批判,分明壁垒,吸纳佛学的思辨体系或西学某些概念,以中西比较的方式凸显儒学特质之优长及其现代价值,现代新儒家试图以异构来接续儒家道统,复古有余而创发不足.  相似文献   
10.
刘文 《神州》2014,(17):43-43
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化与发展一直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在礼教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服饰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人们独特的审美观念,并且在穿着上能够体现出一定的伦理道德。本文通过对儒家礼教文化进行详细剖析,从中分析中国传统服饰中体现出的意识形式、审美观念、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