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正> 高去寻先生,字晓梅。1909年生于河北安新县南冯村教育世家六吉堂。其父高伯从系清廪生,郡望乡绅,执教于县学。 高去寻先生天资聪颖。幼年受教于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的父兄。在北冯村小学和河北省立第六中学读书时,因品学兼优,深受老师的器重。1929年他考取北京大学文预科,后以优异成绩升入史学系正科,1935年毕业。毕业后得论文指导老师傅孟真(斯年)先生推荐,任中央研究院历  相似文献   
4.
年已七十三岁的易经研究学者王保德先生,趁来贵阳探望分别四十多年的亲人之便,于六月七日访问了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我馆举行茶会欢迎王氏并进行了学术交流。副馆长何祖岳.邓大永、冯济泉、幸必泽,本刊主编赵荣,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陈福桐,贵州易经研究学会副秘书长麻福昌等参加了座谈.王氏介绍他在台湾出版的著作《易经白话确解》,是用新的方法去解释卦爻辞。他在台湾已退休二十年,专力搜求儒学经典,作古文《尚书》新考证后,提出阙文、省文、合文、复文、异文及切  相似文献   
5.
晋西南的侯马一带,是晋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时期,晋南灭虢,东败赤狄,灭潞,整个晋南均属晋国地域。至三家分晋,西部为魏所有,东部先后属韩、赵。因此,晋南地区东周青铜器的发展变化,应当是晋和取代晋的韩、赵、魏三国青铜器发展变化的轨迹。而三晋青铜器作风,实际上就是战国时期中原青铜器作风。从这个角度看,弄清晋南青铜器的发展序列,对于整个中原东周青铜器的研究也都会有所启发。这一地区东周铜器墓据发表的材料已有四十余座,由于缺乏明确的断代资料,学术界  相似文献   
6.
蒙藏委员会开发康藏交通邮电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西藏地处偏远,且因中原战事频仍而声息不通几十年。蒙藏委员会成立后,即着手联络与开发,多次派员深入藏地,一面宣传中央政府德意,一面寻求交通途径。1930年,蒙藏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了一份开发康藏交通计划提案。该计划对分三期进行康藏开发作了详细部署和说明,意在次第实现“京藏间信息往还与一切要切之推行”,对联络汉藏人民感情和发展西藏经济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战国楚墓独具特征,这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但其来源和形成过程,过去却很少涉及。近几年来,随着春秋楚墓的不断发现,已为探讨这个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目前发现的春秋楚墓主要有:河南淅川下寺二十五座,时代属春秋中期至晚期;淅川毛坪二十七座,据发表的材料,M18可定为春秋  相似文献   
8.
《王越墓志》藏于浚县博物馆.据该馆高同根同志谈,出土于浚县城关大伾山西侧疚闹刑岬健按酉溶恪?可见王越墓所在地为王氏祖茔。五十年代初,该墓地丘冢成林,神道有石坊、石人和石兽等石刻仪仗,伟然肃穆,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王越墓志》的出土,说明墓室也遭掘挖。墓志较完整,泐字极少。青石制成,长61厘米,宽60厘米,厚10厘米。李东阳撰文,屠浦书丹,张懋篆盖。  相似文献   
9.
一序言 1963—1966年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为主体的综合考察队,先后在蓝田陈家窝发现了一具猿人下颌骨,在公王岭发现了一具猿人头盖骨,同时还发现了两千余件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等文化遗存,科学界定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简称蓝田猿人。当时这一发现,曾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不少学者都相继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章,对于蓝田人的解剖学特征,石器工具的特征、地层概况、哺乳动物群的性质等都已有共同认识。关于蓝田人的距今存生年代,最初人类学家从形态、脑量、地层等条件与北京人、爪哇人相对比,都一致认为蓝田人比较原  相似文献   
10.
马是古代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马俑类文物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造型生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