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正在中国当代文坛,雷达是一位和时代紧紧融为一体的批评家,他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位批评家,也是一位与中国社会和广大民众在精神上融为一体的知识分子。这不仅表现在他真诚地关怀现实、关怀民众的批评观念和批评伦理中,更表现在他是一位极具正义感和使命感的富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批评家,他的批评文字充满着现实、乡情、历史、美学、诗性、道义、真情等关键词,形成了"雷达式"批评的独特精神内涵。几十年  相似文献   
2.
郭萌  赵学勇 《人文地理》2011,26(2):108-111
人地关系对文学创作具有深刻影响。贾平凹其人其文在创作理念、叙事方式、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本文以贾平凹代表性小说作品为例,考量了商州的地域文化地理要素对贾平凹小说创作产生影响的机制。论文认为,自然地理环境能够构成文学创作的自然意象,人文地理环境能够生发文学创作的民俗文化意象、丰富其地域文化意象,并促成便于营造意象的艺术风格及其嬗变。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正>总结今年8月在巴西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良多启示。首先,发展中国家得到关注。本届大会上,让五大洲均衡地拥有世界遗产、完善援助发展中国家的保护遗产机制成为核心议题。在本年度新增遗产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遗产地占2/3。同时,帮助非洲国家申报遗产的《非洲2009计划》得到了完善。本届大会主席、巴西文化部部长茹卡·费雷拉认为,发展中国家是本届大会的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正>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建,到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劫后焚毁,圆明园有生之年是151年,而从1860年到2010年的今天,圆明园遗址的年龄恰好是150年。二者相差仅仅一年。圆明园毁灭的原因,除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掠夺本性外,还存在着中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得到尊重,往往会昭示着一个民族的复兴。因为文化的人民性得到重视,文化之根开始复活,人民从根上认识自己,从而用自己文明的特性和优势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与世界文化遗产相比,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虽仅有一词之差,但无论是名气还是受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及前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被严重低估。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它是我们祖父母们留下来的"传家宝"。应该看到,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对这些正在消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第六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上.2011年度新添11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增19个项目.同时5个最佳保护执行方案也被记录在册。至此,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源自人类创新与创造激情的世博会,一个半世纪以来,推动世界走上一个又一个文明阶梯,是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民族可以充分共享的人类文明成果和共有的人文财富,承载着人类对未来的期望,启迪着人类的创新意识、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世界意识。换言之,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及保存环境的复杂性,岩土文物长期遭受着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威胁,其中,植物对遗址的作用及其保护应用技术一直备受关注。对相关研究成果总结表明,基于植物的新型遗址防护技术以其绿色、可持续和环境兼容等优势在石质古城墙、夯土类遗址等的保护中逐渐成为替代工程类抢救性保护措施,但存在植物对岩土文物作用机理认知不足、研究技术受限、防控新技术应用滞后及其效果不佳、保护遗址植物选种及后期维护较难等问题,致使植物与岩土文物间的辩证关系至今界定不清,极大限制了保护技术的研发。结合我国石窟寺、土遗址保护面临的生物学问题,针对植物保护遗址技术实施的限制因素,作出以下展望:1)厘清植物对岩土文物的损害及保护作用机理;2)构建不同环境下界定植物对岩土文物正负效应的科学评估体系;3)明确植物种内和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驱动植物在岩土文物表面建植的关键因子;4)结合全球气候变化,研发岩土文物有害植物的精准防控技术;5)筛选适宜的软覆盖植物种并对其防护效果进行评估;6)研发基于BSC的软覆盖技术,开展环境适应性和保护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0.
话说非遗法:王文章谈非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颁布之际,本刊就中国非遗发展及相关立法背景、情况、意义等内容采访了文化部王文章副部长。《世界遗产》: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社会所瞩目。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哪些主要特点,取得了哪些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