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鸿山越国贵族墓地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鸿山镇东部,2003年3月-2005年6月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考占队对其进行了发掘。此次共发掘战国时期的越国贵族墓葬7座,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四个等级,其中特大型墓葬丘承墩出土青瓷器、陶器、玉器、琉璃器等共计1098件。鸿山越国贵族墓地是继绍兴印山越乇陵之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填补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考古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费玲伢 《南方文物》2009,(2):71-76,77-79
春秋末年,地处中国东南一隅的越国,西灭强吴,争霸中原,一跃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允常之时。拓土始大。称王”,绍兴印山越王允常陵的发现,已使人对越文化刮目相看;而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的发现,更使人领略到越文化的风采与辉煌。  相似文献   
3.
淮河是介于黄河与长江之间的重要河流,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化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对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化进行了重新界定,对淮河流域出土的史前陶鼓进行了定性与定名、器形分类、发展与传播、使用与作用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并探讨了陶鼓与原始礼乐的关系及东夷集团在华夏明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玉耳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玉耳珰根据器形的发展和演进,可分为原始型、过渡型和成熟型,表明玉耳珰的产生、发展和演进有着自身的轨迹;对随葬玉耳珰墓葬的等级规模的分析表明,玉耳珰已由单一的装饰物逐渐发展演进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南朝女性墓志是珍贵的献资料。其内容不仅反映了南朝时期的世族门阀制度、联姻制度、丧葬制度、侨郡制度和里坊制度,亦可补史之阙和正史之误,同时也填补了六朝学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费玲伢 《东南文化》2011,(1):124-126
2010年12月16~19日,由中国南京博物院、韩国湖南文化财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古代东亚土墩遗存及其社会——中韩土墩墓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博物院召开,来自韩国湖南文化财研究院、大东文化财研究院、忠清南道历史文化研究院、全北大学校博物馆和中国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