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光明 《百年潮》2007,(7):30-3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10年转眼即逝。但筹备以及圆满完成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司礼任务的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一幕又一幕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相似文献   
2.
2008年,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陶吴社区清理了一座春秋中晚期的大型土墩墓。墩内发现2座小型土墩,发掘了3座墓葬,还发现有沟槽、柱坑、祭台、封门和类似门槛的遗迹及6座器物坑,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此次发掘的土墩墓规模巨大、遗迹和遗物丰富,推测墓主应是具有较高地位的贵族。  相似文献   
3.
清乾隆《汀州府志》是现存旧汀州府郡志中最为完整详尽的一部旧志,经由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整理.长汀县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点校,于2004.年3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笔者作为点校人之一,就该志作一粗浅评介.并请教于专家和同行。  相似文献   
4.
"仰韶文化"首次由安特生在仰韶村发现后,经过调查、发掘,他将以仰韶村为代表的一类遗存称之为"仰韶期"。从此"仰韶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研究的热点。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大量新石器遗存都被冠以仰韶文化。1980年代,部分学者提出"仰韶时期"这一概念,其时间跨度大约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将此前在"仰韶文化"这一概念下的"仰韶文化诸类型"称之为文化,如后冈一期文化、庙底沟文化、半坡文化等。本文仍采用"仰韶文化"这一概念来泛指此前被称之为仰韶文化的诸多遗存。经过几十年的调查、发  相似文献   
5.
湖熟曾为两汉时期湖熟县治所在地,汉代墓葬较为集中。以往考古发掘的汉代墓葬多为西汉中晚期以降,未见西汉早期墓。窑上村6、7号汉墓,时代属西汉早期,其清理规范、资料完整,在墓葬时代及分布区域上较以往有所突破,对于研究湖熟一带汉墓的分布规律乃至南京地区汉墓形制的演进及汉代丧葬礼俗等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大汶口文化的合葬墓分为四期和四类,并在分期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合葬墓的演变情 况和大汶口文化社会形态的纵向演变。Ⅱ、Ⅲ期之间,应是大汶口文化社会形态演变的转折点。从Ⅲ期开始,男 性的社会地位已高于女性,单偶制家庭已比较普遍,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基本组成单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