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02年8月,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郭里木乡的巴音河畔,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两座古墓。出土棺木三具,棺板上有精美的彩绘图画。内容丰富多彩,蕴含极为深厚;画工高超,风格独特。有的画面惊世骇俗,堪称青海考古史上绝无仅有的奇画(图一)。现就画面反映出的各个方面谈谈一得之见。弓如霹雳箭如星棺板画从左向右展开。映入眼帘的第一组画为狩猎图。画面左下方有三只向西奔跑如飞的鹿,后面紧追一骑马的年轻猎人,手挽雕弓如满月,箭如流星穿长云。最下方的一只鹿已被射中左心窝,受伤之鹿踉跄而逃,欲倒未倒之态十分传神。左上为三位骑马的…  相似文献   
2.
“项链”名称,不见古籍,在民国时期的书刊中才见这种提法。上世纪20年代“项链”之名才较为多见。尽管它的名称出现较晚,但作为人体装饰中的佩戴习俗,却早已存在。在现代汉语中,颈、项二字,意义相通。但在古代,二者却有不同的解释,一般称头颈前面部分为“颈”;而后半部分则为“  相似文献   
3.
举世闻名的柳湾原始社会公共墓地,坐落在青海省乐都县高庙镇湟水北岸的柳湾村,这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柳树成阴。湟水河从柳湾村南流过,它是青海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河水堆积了两岸广袤的肥田沃土,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青海远古文化。柳湾因村北约12万平方米的台地上分布着1730余座古墓和近2万件彩陶器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彩陶的王国”,柳湾彩陶是继西安兵马俑之后,我国最大的文物发现。柳湾墓地的发现比较偶然。20世纪70年代初期,当地农民在村后旱台上平整土地过程中,一批批后来被定为是国家珍贵文物的精美彩陶在农民的锹镐下露出它昔日的风彩。…  相似文献   
4.
柳春诚 《攀登》2007,26(4):208-209
本文通过对青海文物"日月舞人"、画像砖、"玉兔"棺板彩画与大量史料进行对比和分析,指出它们均属青海古代民族对"月亮"崇拜的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先生发表于《考古学报》(2012.4)的《青海都兰热水一号大墓的形制、年代及墓主人身份探讨》,对热水一号大墓从形制与规格、年代、身份推断、古藏文文献关于吐谷浑邦国记载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考证,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10月26日,青海省演艺集团选拔舞台表演经验丰富、专业功底过硬的资深杂技表演艺术家苏振海赴河北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演出,由河北省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四川省南充市杂技团、青海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创的《太极·坛韵》杂技作品,从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选送的近500个节目里遴选出22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参赛节目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本届艺术节最高奖项——金狮奖,  相似文献   
7.
自1982年至今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针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吐谷浑文化墓地进行了长达近三十年的考古发掘工作。1982年到1985年间,青海省考古队在都兰县进行了连续四年的考古发掘。1983年,热水血渭一号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彩陶艺术是构成我国远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彩陶艺术的发展,从产生、鼎盛到衰退,经历了长达五千年的历史。在远古时代,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对泥土的加工与运用,以水和火作媒介,使泥土变成陶器,这一漫长的摸索过程,是万千古代艺术家的伟大创造,是历史丰碑的形  相似文献   
9.
在青海古代文化中,鹰是一个为引人注目的形象。它是青藏高原和北方草原地区常见的一种猛禽,也是青海远古文化中很早就被崇拜的神灵之一。先祖们把搏击千里凶猛神奇的雄鹰奉为神灵崇拜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