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秦始皇的评价问题,史学界历来都有争论。我们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功又有过,历史贡献是主要的。本文只就他在完成统一大业中不拘一格用人才方面谈一点看法。历史上开创帝业的人物,一般在统一战争中,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都比较注意选拔和重用人才,能够纳谏,秦始皇也是其中之一。现就我们看到的材料,归纳举例如下:(一)从秦国的利益着想,重用敌国的人才郑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增加战争费用。公元前246年,韩国为了疲乏秦国的人力物力,使其无力向东征讨,就派有名的水利工程家郑国出使秦国,以帮  相似文献   
2.
杨建国  杨东晨 《文博》2004,(1):20-24
从公刘迁豳(今陕西旬邑与彬县一带,后又扩土至长武)至公亶父,长达370余年未迁都。约在殷王武乙时期,公亶父被戎狄、殷朝逼迫,离开经营数百年的比较富庶地区,迁于豳之西南的岐阳,开辟新域而营筑都城,建立新的诸侯国,国号仍为“周”,国民称周人,国都所在地称“周原”。从此,  相似文献   
3.
杨东晨 《文博》2001,(4):62-68,80
东汉定都洛阳,长安虽降为京兆府,仍习惯称“西京”。东汉至北周,长安虽几经易帝,但它大部分时间仍为避难邑城或都城。此外,汉中、三辅、高奴、上郡还出现过不少农民政权、割据政权或夺取帝位时的临时都城。拙文试作以简要考述。  相似文献   
4.
本论述了黄帝族的起源及其后裔的迁徒与他族的融合等情况,印证了该族的称谓、地名的命名,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从古到今血肉相连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比较弱小的秦国,到了战国已成为诸侯中的强国,其原因学者多有论述.细究其详,秦人在较为落后和艰苦环境下的开拓精神,及其重视人才、广纳贤能的策略,应是最为重要的两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形成母系氏族公社,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又形成父系氏族公社。这两个阶段,由于氏族公社首领、部落及部落联盟首领的层出不穷,阶级、国家的萌芽和产生,所以出现原始社会公社的逐渐崩溃,奴隶制社会的逐渐到来。反映这个变革时期的英雄人物,口耳相传纷纭,经后人不断筛选,形成了“三皇”、“五帝”。其生地、迁徙地、遗迹及传说几乎遍及今日中国之域,有的还远及国外之地。拙文仅就诸古帝的陵墓传说遗址作以简述,进而对古代部族的迁徙和融合作一浅论。一、“三皇”“五帝”的陵墓遗迹分布地域广泛关于“三…  相似文献   
7.
对于石刻艺术与书法,我是门外汉,近几年陆续看到关于汉中摩崖石刻的专著、图册及拓片,使我受益匪浅。在诸位前辈、同仁面前实不敢班门弄斧,仅就汉中摩崖石刻形成的历史原因陈述一点管见,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诞生后,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出土了大量唐代金银器皿、铤、饼等珍贵文物。其中有一部分金银器皿上还保留着唐时錾刻、墨书的文字。其内容主要是标明该器的重量、制作工匠的姓名或记载  相似文献   
9.
关于古代氏族、部落的研究,向来是一个大而难的课题,且又十分重要.因为它是经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图腾崇拜及口耳相传的原始宗教、神话故事等,都产生于这个时期,因而也是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开启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拙文对此问题仅提出一些浅见,以与同仁共析.一、有(虫乔)氏族的西迁与北首领遗址北首岭遗址位于陕西宝鸡市东北部金陵河西岩的台地上,高出河床约20多米.其西有山,东有黄土源,南对秦岭山脉的天台山.遗址南距渭水约4里,中心面积为6000平方米,是古代先民生息、繁衍的水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及其支流的民族,自古就互相迁徙。夏代、商代已形成东、西方民族互相在异地或中原立国,演出了一幕幕兴衰剧,西周更是如此。长江流域及其支流的民族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