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及郊区中心的崛起,带来多中心城市结构的演变及一系列城市问题。已有研究较少针对对郊区就业者的工作与通勤行为,未能全面地反映新职住“空间错位”。本文基于2012年对北京上地就业者的日常活动与出行调查数据得出以下结论:①主动郊区化的侧面通勤者体现出典型的郊区生活方式: “朝九晚六”、加班明显,生活活动空间更加广域化。②在郊区化过程中被动调整的逆通勤者职住距离最长、依赖公共交通通勤、“早出晚归”、错峰出行、生活活动空间呈现以家和工作地为主的“两极化”特征。③郊区中心内部相对职住接近的就地通勤者,在享受工作与通勤便利性(如职住接近、“晚出早归”)的同时活动空间高度隔离集中在郊区中心。  相似文献   
2.
张艳 《南京史志》2023,(21):24-26
<正>曾几何时,在笔者的梦境中浮现那一幕唯美的画面:推开窗户,暖暖的阳光照耀全身,淡淡的花香迎面扑鼻,清脆的鸟叫响彻耳畔。放眼望去,蓝天、白云和绿绿的森林融为一体,细细体会别具风情,这是大自然馈赠我最美的记忆。拿起《大自然的日历》,笔者首先被封面上的油画所吸引,嫩绿的小草茁壮成长、淡蓝色的小花争相开放,棕黑的土壤浓厚肥沃。隔着图片仿佛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清新甘甜、回味无穷。这不正是我们从事幼儿教育所一直尊崇的自然教育吗?这不正是我们儿时自由自在、跑向森林之中的梦境吗?  相似文献   
3.
<正>课程资源孕育在“大自然、大社会”中,一切能够转化或支持教育活动的事物都可以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的支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教师要打破惯有思维,基于对儿童经验建构的理解,尝试走进儿童的真实生活,从鲜活的情境中获得生动、丰富的课程资源,走出一条关注生活、对话资源、重构经验的课程开发路径。我园坐落在江南小镇盛泽。一条青石小巷,两侧青瓦老屋,细雨飘摇,屋檐滴水,旧旧的墙门,斑驳的墙壁,这就是盛泽的弄堂。纵横交错的七十二条半弄堂,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不仅是几代人生活的地点,  相似文献   
4.
张艳 《神州》2014,(14):111-111
钢琴是在17世纪初期传入我国,尽管钢琴起源于西方,但是经过我国多为艺术家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现如今已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优秀的演奏、作品方式,也形成了各门各派。本文从民族钢琴文化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我国民族钢琴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基本的建构方式,希望为我国民族钢琴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职《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对职高学生来说,学起来困难比较大,在教学中尝试异步教学法,通过学生的"独学"、"合作学习"以及课堂作业的检测,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人事档案工作形成于组织人事管理活动中,经过组织审查和认可的,以个人为单位立卷保存的原始记录,【1】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载体记录人员经历与德才原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人事档案工作必须加快改革的进程,以实现现代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张艳 《史学月刊》2004,(11):100-105
殷海光在晚年重新审视了五四运动的成就,对五四时期的自由、民主等理念进行了相应的理性反思,进而以超越五四的姿态,主张以“道德、自由、民主、科学”为中国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其有关缺失值得适当厘清。殷海光对五四问题的关注和解读不仅直接影响了学生林毓生、张灏等人,而且至今仍具有弥足珍视的现实意义,理当置于我们的思想资源中。  相似文献   
8.
张艳 《神州民俗》2007,(10):60-61
文章从文化人类学研究者的视角,将人类学的方法论贯穿始终,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做了透彻地介绍和分析。着重探讨了对文化的理解以及人类学对他者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抗日战争与沦陷区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编辑部、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安徽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十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抗日战争与沦陷区问题研究中的民族主义话语、现代化理论、沦陷区民众生活实态、民众心理、研究方法、实证调查、影像资料、抗战社会史、社会文化史等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本组笔谈均选自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复杂情境中的日常活动可视化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地理学以时空路径为代表的符号系统由于具备抽象、简明、直观等特点,在地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应用。随着GIS与地理可视化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精度时空行为数据的批量生产等,真实地理环境中个体时空运动轨迹的三维可视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与城市社会转型等使得现代社会中的人类日常活动变得十分复杂,时间地理学由于直观刻画时空间中人类活动的时空连续性与复杂情境性而备受关注。本文首先界定了人类日常活动复杂情境的分析维度,包括日常情境、企划情境、地理情境、社会情境、技术情境等,并在此基础上将绝对时空间坐标系下的时空路径拓展到相对时空观下多维活动序列的可视化表达。其次,简单说明Daily life与VISUAL-Time PAc TS/energy use等可视化工具,介绍时空路径在复杂情境性下的可视化、模式挖掘及个案分析。最后,案例分析个体与群体尺度上活动情境可视化方法在家庭成员间分工与互动、日常活动模式差异与家庭能源消耗差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