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日两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学者对日本现代史的断代是有区别的,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现代史体系也各有特征。就断代的依据来看,两国学者都不是依据纯粹的社会形态更替来划分,而是依据体制的转换来划分,这些都是对传统划分方法的某种修正和发展。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历史学者编著的日本现代史的比较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若干看法。1.把现在的政治经济制度或体制回溯到重大变动的时点即为现代的上限,由于对追溯历史渊源理解的不同,历史学家对现代史开端的确定会出现差异。2.历史发展存在着互动性,因此世界史和国别史的断代是有密切联系的,两者在大的历史发展阶段上能找到吻合点或者接近点;同时,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和国情的特殊性以及外来影响传播的速度与距离存在差别,世界史和国别史的断代出现时间差异也是正常的。3.五种社会形态的发展公式所依据的是生产关系,现代化理论中"农耕→工业"的单线发展观所依据的是生产力。在历史的断代和分期中,两者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是可以相互参照和包容的。  相似文献   
2.
正九一八事变是近现代中日关系发展史上重要的节点性事件。近年,某些日本右翼学者在九一八事变研究中,刻意抹杀历史事实,篡改历史记忆,在国际学界产生了恶劣影响。因此,依据新史料对九一八事变进行实证研究,依然是中日关系史、抗日战争史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来笔者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接触到由张洁等主编的《真相——TRUTH史料汇编与研究》~((1))(以下简称"《真相》")一书,翻阅之后感觉该书对研究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等问题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学以独特的方式反映时代变迁的脉搏和社会发展的轨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的产生、传播和发展与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背景密切相关。经过纵向的批判与继承和横向的比较与借鉴,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为史学当中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分支学科,在日本近现代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经纬 《世界历史》2003,6(3):54-63
本文基于中日两国的现代化同属于传播型、后发型现代化这一史实 ,参考现代政治学、社会学等理论提出了“思想→政治→经济”这一比较中日两国现代化的分析模型。“思想”作动于“政治”是利益表达过程 ,利益表达有“内表达”和“外表达”两种形式 ;“政治”作动于“经济”是政治输出过程 ,政治输出也有“硬驱动”和“软驱动”两种形式。在两国现代化过程的不同阶段 ,两国三个子系统间 (思想、政治、经济 )的作动方向是相同的 ,但由于两国三个子系统的内外环境、作动者和受动者的性质不同 ,因而每一作动环节出现的两种作动方式在转换和结合上存在着差异 ,正是这些差异影响了作动力度和效果 ,并最终导致了两国现代化的不同结局。本文还提出了上述分析模型的现实意义 ,即不同所有制形态下的现代化模式存在相互比较和借鉴的可能性 ,同时也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内外表达的协调转换机制和软硬驱动的有机结合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