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陆侃如先生<中古文学系年>将崔驷<大将军临洛观赋>系于永元四年四月初,认为崔驷<西征赋>系<北征颂>之误,值得商榷.通过对这两篇作品的探讨,还可对傅毅卒年、崔驷离开窦宪军幕返乡时间作出相对明确的断定.通过考察影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中所收崔驷<四巡颂>中<南巡颂>,可得出崔驷<南巡颂>与班固<南巡颂>的作年相同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又可进一步推定班固丁忧去官的大致时间.  相似文献   
2.
祝允明诗文集主要包括《祝氏集略》(或《怀星堂全集》)30卷、《枝山诗文集》4卷、《艳体诗册》等内容,在此之外散佚的诗文均在辑佚范围.据明清至今的书法艺术类及地方类文献,可辑出诗歌26首以及序、铭、跋、疏、论、评等各类应用文53篇、词4首.尤其其4首词作,可补《全明词》、《全明词补编》之阙.  相似文献   
3.
徐干具有鲜明的儒学文艺观,具体体现在注重个人创造的艺德观、以言为贵、言为德藻的重言观、以立志为先、博达中正的才学观等三个方面。它们是徐干自身儒家人格的集中反映,又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为考察魏晋之际儒风与文风的交融互动关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4.
何承天《鼓吹铙歌》十五首,是南朝文人乐府的开山之作,但其在内容及创作时间的认定方面尚有争议.从文本分析、知人论世等角度入手,可以论定《鼓吹铙歌》十五首的创作主题具有多样性,也并非完成于一时.这一组诗中最早的作品始于隆安四年,为歌颂桓玄、桓温父子而作;最后的作品完成于义熙五年或稍后,为歌颂刘裕而作.这一组作品与何承天晋末政治生涯的变迁息息相关,既是其政治褒贬态度的反映,也是透视其内心复杂情感世界的镜子.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