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彭蛟  单思伟 《华夏考古》2019,(2):109-116
在田野考古中,平面图是记录遗迹形态和空间信息的重要载体,传统的平面图绘制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利用GIS软件能对无人机低空航拍影像进行地理配准并快速绘制电子平面图。该方法简单高效,对以探方为单位的中小型遗迹绘制精度完全能满足需求。基于这种方法绘制的平面图能进行空间量算、空间分析和属性统计分析,实现遗址区域空间数据从宏观到微观的一体化分析,将有助于更大限度地发掘和利用遗迹空间信息,服务于研究。  相似文献   
2.
2015年11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以湖北石首走马岭遗址为中心展开了区域系统调查,在陈浩岗遗址采集到了大量陶片。2016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再次对陈浩岗进行了调查,并联合石首市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试掘。通过本次调查与试掘,获取了较多的陶器和石器。遗存文化内涵主要属屈家岭上层文化和石家河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3.
大路铺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并非单纯属“石家河文化系统”,至少包括薛家岗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三类不同性质的遗存。以大路铺遗址为代表,可以归纳出长江以南的鄂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变迁经历了薛家岗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先民将制陶技术运用于房屋建筑中,发展了一系列强度与耐水性能显著提升的烧土建筑材料,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房屋建筑发展脉络清晰,广泛利用红烧土材料。采用XRD法、XRF法、磁化率法和色度法从物相组成、元素成分、磁化率、色度等方面对湖南七星墩遗址出土的不同文化时期的烧土样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件红烧土样品应均为就地取土,并在泥料中加入了稻壳和稻草等植物残骸作为羼和料,经人工烘烤而成的建筑材料,等效烧成温度区间为550~700℃。研究结果可丰富史前建筑史的研究,磁化率测温法为未烧制黏土考古材料的烧成温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可尝试应用于早期陶器(尤其低温陶器)的烧成温度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