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冯冕 《中原文物》2020,(1):124-130
孔雀蓝釉是中国陶瓷低温釉体系中重要的环节,正是由于孔雀蓝釉的配制,我国低温釉出现了以氧化钾作为熔剂的技术手段,为后来景德镇釉上彩的彩料配制奠定了技术基础。孔雀蓝釉的技术来源尚没有清楚的认识,学者大多推测中国孔雀蓝釉的生产受到了伊斯兰陶孔雀蓝釉的影响。但现有对金元时期我国孔雀蓝釉的检测表明有多种配方共存的情况,这一现象说明当时孔雀蓝釉的生产并没有统一技术。笔者通过对孔雀蓝釉出土文物的时间与产地特征,以及对琉璃瓦生产工艺演变的考察,认为我国孔雀蓝釉是在低温铅釉琉璃的助熔剂"黄丹"的制作工艺演变过程中增加硝形成的,到元代中期以后配方探索才逐渐完成,形成了以硝为主要助熔剂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2.
冯冕 《东南文化》2021,(6):105-114
葫芦窑是景德镇窑炉技术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梳理葫芦窑的技术源流对厘清景德镇窑炉技术发展的过程有重要意义.以往学界认为景德镇葫芦窑是龙窑与马蹄窑技术结合的产物,但通过分析葫芦窑的结构特征,并将其与龙窑、马蹄窑比较分析,可知景德镇葫芦窑是对景德镇宋元龙窑及其改良技术的继承,并未吸收马蹄窑半倒焰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