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为研究不同送风气流组织形式对博物馆内文物展柜微环境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博物馆内卧式和立式展柜不同形式的下送下回通风方式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下送下回的送回风方式能够减少冷量且气流在内部区域有效混合扩散。送风口设置在长度方向中心时,气流在展柜内可以充分混合。送风口必须设置在宽度方向时,采用小流量可以有效在整个空间扩散,形成充分的空气环流。如果展柜内有热源,简单通过增加风量的方法并不能有效降低温度,送风特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
用示踪气体法检测文物展柜换气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文物展柜为文物的展示和保存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展柜密封度的高低影响着展柜内微环境调控的效果。为评价文物展柜的密封度,用示踪气体法检测展柜换气率,从检测便捷、安全和实验数据可靠角度分析比较了二氧化碳和乙烯的实验结果。结果显示,两种示踪气体均可用于检测展柜的密封度。其中,二氧化碳气体检测法比较方便,但其密度较大,易于沉降,检测结果偏低。环境湿度对二氧化碳示踪气体法检测的结果有一定影响。应用二氧化碳示踪气体法测试了多种展柜的换气率表明,各展柜的密封度有较大差别,每天换气率从0.1次到37次不等。检测结果提示,二氧化碳示踪气体法为评价展柜的密封度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墨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瑰宝,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墨锭霉变、破损开裂、粉化酥解,而难以长久保存,刻不容缓需要保护。为此,采用反相乳液接枝的方法,用丙烯酸丁酯、丙烯腈对明胶接枝改性;分析了接枝改性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用量、预处理时间等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FT-IR进行表征;分别进行干热加速老化试验前后的剪切强度、劈裂强度、抗弯强度等性能测试。经过模拟粘接和试验性修补结果表明,用丙烯酸丁酯、丙烯腈对明胶接枝改性胶的剪切强度0.44MPa、劈裂强度68N/m、抗弯强度69N/m,加速老化后仍分别保持0.37MPa、54N/m和44N/m。修复后的古墨锭,粘接强度高、防霉抗菌、耐老化、无损伤,对古墨锭的加固保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4.
文物保存微环境空气氮氧化物集成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文物保存微环境中的集成净化技术,联合采用光催化预处理和竹炭吸附技术净化低浓度的氮氧化物.研究了组合方式在不同光源下的净化效果,同时探讨了湿度对低浓度氮氧化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恰当的组合情况下,紫外线照射和可见光照射下,净化结果相差不大,最佳组合为光催化+竹炭+4A分子筛+竹炭的组合,NO和NO2的出口浓度分别可降至1.98μg/m3和1.80μg/m3;而相对湿度增加,处理效果降低,但在相对湿度为60%情况下,仍可较长时间内稳定运行,保持出口NOx在4ng/g以下.综合实验结果,光催化联合竹炭吸附集成技术净化低浓度的氮氧化物效果良好,为今后文物保存微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文物在贮存、展示过程中面临着环境温度、湿度、污染物对它的影响.其中,湿度是关键的一种因素.采用调湿材料控制文物保存微环境的湿度是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为了科学选用调湿材料,本工作选择了Art-Sorb(R)调湿产品与纤维调湿板,通过试验,评价了它们的湿容量、吸放湿性能、响应速度、调控时效等调湿性能.检测结果显示,Art-Sorb(R)调湿产品与纤维调湿板均有较好的调湿功能,但两者比较,纤维调湿板具有湿容量大、用量少的优点;而对Art-Sorb(R)产品,则其平衡湿度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6.
文物保存环境中温湿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文物在贮存、展示过程中面临着环境温度、湿度、污染物对它的影响.其中,湿度是关键的一种因素.采用调湿材料控制文物保存微环境的湿度是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为了科学选用调湿材料,本工作选择了Art-Sorb(R)调湿产品与纤维调湿板,通过试验,评价了它们的湿容量、吸放湿性能、响应速度、调控时效等调湿性能.检测结果显示,Art-Sorb(R)调湿产品与纤维调湿板均有较好的调湿功能,但两者比较,纤维调湿板具有湿容量大、用量少的优点;而对Art-Sorb(R)产品,则其平衡湿度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7.
苏木是古代常见的一种红色植物染料,为了从保护角度探讨苏木染色丝绸的照明需求,研究了博物馆照明常用的LED灯、卤素灯、荧光灯对它的褪色影响,从光照与其他环境因素入手,尝试构建了针对苏木染色丝绸的"变色因子"指标。研究结果显示,LED的"变色因子"大于传统的卤素灯与荧光灯的,低色温照明的"变色因子"略小于高色温照明的;照度越高,"变色因子"越大;其他环境因素对"变色因子"也有很大影响。因此针对苏木染色丝绸文物的展陈照明,建议选用卤素灯或低色温的荧光灯和LED灯,并应控制展陈照明的照度。同时展陈环境中的其他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研究结果为指导博物馆在对苏木染丝绸文物的照明选择方面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客观评价各种环境因素对染色丝绸的影响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The ventilation rate of a museum showcas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its sealing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ventilation rate of a showcase accurately, object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some details of the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 were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GB/T 36110—2018.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order to achieve a better fitting effect, the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outside a showcase should be fixed—a fixed concentration between 300 X 10 and 600 X 10 (volume fraction)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fitting results. The average ventilation rate of the showcase at each moment was obtained by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When the detection time was short, values were unstable and fluctuated greatly; after stabilization, they were close to the fitted ventilation rates. The initial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itting results of ventilation rate.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gas in a showcase should be basically fixed between 20 000 X 10" and 25 000 X 10 ~ (volume fraction) during detection, so that the testing results were comparable. The carbon dioxide mixture in the airtight showcase is relatively uniform, and no obvious dip occurred. The location of detection equipment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fitting results of ventilation rate. If the fitted R reaches 0. 9, the results are considered valid, due to various errors in the detection process. © 2023,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29.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在我国经过了二十余年的系统性研究和应用实践,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近年来,上海博物馆在预防性保护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通过明确环境信息、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监督检查的流程,降低文物风险,保障文物安全。本文以上海博物馆的两个临时展览为例,从环境信息统计分析、湿度阈值设定与调控策略选择、材料环境安全性评估、展柜密封性能要求等方面阐述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风险管理工作的应用实践和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