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篇
  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出版物反映人群的心理脉动,已是不争的事实,此一规律尤其适用于高端人群。大陆简体中文出版物(以下简称“出版物”)反映大陆中国人、尤其高端人群所思所想,规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2.
人过九十。眼前的人与事日渐模糊,相反,青年时代的人与事却清清楚楚,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一天,我在贵刊2013年第4期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冈村宁次用八路军战俘交换侄子》,一愣,瞬间思绪顿开,蓦然返回到了70年前的1944年……  相似文献   
73.
最后的飞鹰     
2014年释节后,邓扬之打来的越洋电话很少,我心中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7月末,我正在酷热的三亚采防,一个午夜时分,邓扬之从休斯顿打来电话,只说了句“父亲状态很差,医生预计至多还有3个月”,就匆匆放下电话。  相似文献   
74.
汉代陶奁纹饰掇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合心 《文博》2006,(2):34-40
奁,是古代盛放化妆用品的器具,多为圆桶形,有博山形盖。以漆木制作,也有金属制作的,而以陶制的明器为多。奁身一周多装饰有精美的浮雕纹饰。笔者在陕西馆藏文物鉴定定级工作中,有幸鉴赏了我省部分地、市、县的馆藏文物。在这些地、市、县文物工作者的支持协助下, 笔者收集了数件汉代釉陶奁的纹饰  相似文献   
75.
道教符印解读(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合心 《文博》2006,(5):49-52
陕西境内遗存的道教符印较多,其中部分道符印,一些学者已在他们专著中作了著录.著录的这些道符印,作者对其解读甚少,只是以“符篆印“或“印文不识“一言以蔽之.……  相似文献   
76.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逐渐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本文选取了我国几个代表性的案例,逐步展开分析,提出若干个相应的假设,据此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兰州、西安两地开展了抽样调查。本文应用国际通用的科学方法和规范模式对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进行了探讨,强调了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中的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77.
陕西长安兴教寺发现唐代石刻线画“捣练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1月13日,陕西省文物局鉴定组成员呼林贵、刘合心、徐进、徐涛、尹夏清一行五人,应长安县文管会及长安县公安局文物缉查大队之邀,到长安县兴教寺鉴定被盗的佛教文物。工作间隙在兴教寺的佛堂大殿前,发现一个放置假山的青石槽上刻有线刻画(图一)。经仔细辨认后发现,该石槽的前后两面分别刻有一幅“捣练图”线刻画;石槽的两端,分别刻“飞缠枝海石榴”及“凤衔瑞草缠枝海石榴”线刻图案。现对线刻画“捣练图”及其相关问题作介绍,并初步加以探讨。一“捣练图”刻石的基本情况据兴教寺主持常明法师介绍,这件青石石槽是1985年出土的。当…  相似文献   
78.
第一次感受到江苏的多水也是第一次从北京的家开车回浙江的家。  相似文献   
79.
刘航宇 《收藏家》2006,(11):23-28
去年,洛阳博物馆从洛阳市宜阳县征集了一批珍贵的北魏文物。共有118件,分别有杨机墓志、夫人梁氏墓志、石器3件、青瓷器11件,余下皆为陶器和彩绘陶俑。该墓出土的青瓷,代表了北方这一时期日用瓷的发展状况;出土石器是北朝墓葬中常见的丧葬用器;较有代表性的,是出土了一较完整组合的陶俑群。有马、驼、牛车、侍俑、女俑、镇墓俑、镇墓兽、步兵俑、甲骑具装俑、动物及生活用具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组乐舞俑,他们或奏乐、或舞蹈,真实再现了北魏时期的乐舞场景。现一一介绍以供大家同赏。杨机,字显略,祖籍秦州天水冀县人(今甘肃天水),正史有传…  相似文献   
80.
古隆中行     
前不久,因参加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年会,有幸地到了湖北省襄樊的古隆中。这里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第二故乡。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隆中,“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这是《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身临其境,也的确如此。诸葛亮的故居在古木参天,曲径通幽的群山拥抱之中,据导游说离古时南船北马的襄阳城很近,交通方便,消息灵通。诸葛亮在此寓居十年,在家耘耕苦读,出门广交有志有识之友,终于成为名重当时的人才。不管谁来隆中,都会从心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