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的墓葬材料丰富,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墓葬数量的研究,认为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的未成年人并未完全葬入墓地,在集中埋葬的公共墓地以外,很可能存在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单独墓葬区.而以未成年人为主的墓葬区多在房址附近或者主体墓地边缘,以埋葬年龄较小的婴幼儿为主,其葬俗也与公共墓地的成年人相异.  相似文献   

2.
2007年6月至11月,为配合湖北省荆门220千伏南桥输变电站工程建设进行了龙王山新石器时代墓地考占发掘,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共发掘清理大溪文化至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墓葬203座,出土器物逾万件,质地有陶器、玉器等。这批墓葬的规模及随葬品数量的多寡不一,显示当时的社会分化情况已十分明显,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时期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史前文明进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文物》2021,(3)
正本书全面报道了新疆伊吾县拜其尔墓地2004~2005年的发掘资料。报告分四章。第一章为前言,概括了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等。第二章为墓葬综述,介绍了发掘的92座墓葬,墓葬形制结构基本一致,遗物包括陶器、木器、玉石器、金属器、骨角贝器、泥器等共近900件。第三章为墓葬分述,介绍了每座墓葬的基本资料。第四章为结语,根据墓地发掘资料结合相关检测分析,对该墓地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墓地主体年代在公元前1200~前500年,可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墓葬遗存是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切墓葬遗存的形成都是葬仪过程的直接结果,而葬仪过程是由生者主导的。传统墓葬分析多侧重于随葬品等物质遗存,而对墓葬考古情景形成背后文化过程(即葬仪)的思考和研究甚少。因此,通过对墓葬遗存及其背后所反映的仪式过程和相关社会、经济因素的研究是理解和重建史前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运用仪式经济的视角,尝试从葬仪过程的经济维度对河西走廊东灰山青铜时代墓地的二次扰乱葬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该墓地葬仪背后反映的社会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阿克苏地区史前考古遗存主要有克孜尔水库墓地、多岗墓地和哈拉墩下层文化。本文通过对考古发掘资料的分析和研究,从历史进程、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等方面大致勾勒史前时期阿克苏的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6.
王家阴洼墓地婚姻形态初探王占奎甘肃秦安王家阴洼仰韶文化墓地①,是迄今所见到的仰韶文化墓地中最靠西端的一处②。该墓地为分析探索此地史前人们的婚姻形态及社会组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张朋川、闫渭清及许永杰等人已对墓地的文化属性、墓葬分期及相关的其它问题作了角...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甘肃省民乐县五坝村道路工程顺利实施,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民乐县博物馆对五坝墓地所在一条东西向道路(墓葬密集区)进行了两个月的考古发掘。共清理史前墓葬53座,时代内涵丰富,包含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与"过渡类型"遗存。对于构建黑水河流域史前文化发展序列,乃至探索河西走廊地区史前各文化或类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青龙泉遗址是国内目前为止墓葬随葬猪骨材料收集最拿面、标本最丰富的史前遗址.本文重点对青龙泉遗址墓葬出土猪骨的种群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动物考古学观察.这批猪骨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尺寸大小和LEH发病率四个方面均显示出明显的家猪种群结构模式,因而该墓地所随葬猪骨绝大部分属于家猪,其中也有少量的野猪个体.这为我们后续研究中系统探讨猪骨随葬所反映的社会结构细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墓位形态和墓地层级划分有助于墓地结构和社会结构研究。依据基本形态和发展形态,西司马墓地可分为两大区四个层级,与殷墟西区四区墓地结构近似。西司马墓地两类墓葬应属于不同族,整个墓地反映了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地缘关系组织,至少包含核心家庭和伸展家族两层社会单位。  相似文献   

10.
蛤蟆墩墓地是甘青地区沙井文化的代表性遗存之一,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文章梳理了蛤蟆墩墓地的墓葬资料,依据出土动物骨骼的数量将20座墓葬划分为四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对蛤蟆墩墓地的墓葬构筑方式、葬式、随葬品及墓主的性别、年龄等情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墓葬布局、人群构成和社会分工,揭示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从墓地布局、墓葬的形制、葬式、器类、葬品的数量等方面,比较、阐述贾湖遗址各期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各个团体之间以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提出了对贾湖社会分工与分化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2.
As scientific archaeology takes hold in Japa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content of Japanese prehistory is changing radically. All of the period boundaries of Japanese prehistory are being rewritten, and many new “archaeologies” are growing up around particular scientific techniques. New publications in English give greater access to archaeological thinking in Japan, while Japanese publications focus on ever-narrowing aspects of prehistoric lifeways. Policy changes are giving archaeologists more access to the imperial tombs, and rescue teams are under less obligation to “save everything” as selective preservation is instituted.  相似文献   

13.
李宏飞 《中原文物》2020,(1):77-85,130
本文将邳州梁王城遗址发现的西周墓葬分为三期,年代分别相当于西周早期、西周中期及西周晚期早段,初步建立苏鲁豫皖交界地带西周时期墓葬的分期年代标尺。西周墓葬随葬陶器群具有浓厚的殷墟文化遗风,并首次发现商系文化的男女合葬墓。根据全新材料及全新认识,铜山丘湾社祀遗迹的年代应属西周,该遗迹年代的改定,对于深入认识西周"殷社"的考古学面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东博罗横岭山墓地是一处较大型的商周时期墓地,随葬品丰富,据随葬品的差别可分为砺石墓、纺轮墓、兵器墓与第四类墓。四类墓葬在随葬品的总数、组合与配置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分析四类墓葬的特点对探讨当时的墓地布局、埋葬习俗、墓葬等级、社会分工、社会分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关中地区发现的80余座隋墓资料,依据37座纪年墓,将隋代墓葬形制分为砖室墓、土洞墓、竖穴土坑墓三大类。其中土洞墓分为双室土洞墓和单室土洞墓两类。作为墓葬形制主流的单室土洞墓根据等级可分为四型六式。并论述了各型墓葬早晚期的特点、相对应的等级关系。根据墓葬形制变化将隋代墓葬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开皇元年(581年)~仁寿四年(604年),晚期:大业元年(605年)~隋末(618年)。并讨论了莹地兆沟、封土、地面石刻以及墓葬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Archaeological examples of violence in prehistory have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The evidence, methodology employed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have been diverse, but in each case the myth of the ‘peaceful past’ is questioned. This work provides new data on the issue from the north‐eastern Iberian Peninsula, associated with the Bell Beaker culture (c.2800–2350 cal BC). Material from two megalithic tombs, Can Gol I and Can Gol II (Barcelona Province), in particular a set of flint arrowheads, has been revisited. Use‐wear analysis on the arrowhead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impact fracture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arrowheads were not funerary offerings, but that they entered the graves lodged in the bodies of the deceased. The data from the only site with evidence of massive death by violence in the neighbouring region (Costa de Can Martorell) reinforce the hypothesis of episodes of conflict and violence during prehistory. Howev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ure of such violence remains open to debate: was it an act of warfare or an occasional skirmish? And is the image of the Bell Beaker warrior identified in other European contexts also applicable to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7.
刘尊志 《南方文物》2010,(4):133-137
我国的汉代墓葬分布区域广,发现数量多,已经具备了进行区域性研究的条件。进行汉代墓葬的区域性研究,既要作基础性的研究,又要在基础性研究之上作相关社会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坚持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对区域性墓葬的全面研究。汉代墓葬的区域性研究可以推进整个汉代墓葬的综合性研究,进而达到我们进行墓葬考古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09年8月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在焦作白庄墓群发掘M121和M122两座汉墓。M121和M122两耳室相连。墓中各出土陶仓楼及其他陶器组合,对研究焦作地区汉墓分期和陶仓楼的排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山村遗址经两次发掘,发现了10多座马家浜文化墓葬和一处包括房址和墓地的崧泽文化聚落,其中首次揭露9座崧泽文化早中期高等级大墓。崧泽文化早中期大墓与小墓的分区埋葬以及大房址的发现,证明至少在距今5800年前后,已有明显的社会分层。这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社会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南陵长山三座砖室墓有明确纪年,铭砖所记墓主属中级军官,为了解西晋的社会状态提供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